浙江在线03月21日讯 说起今年又被区委区政府授予2011年度“文化燎原奖”,郑九蝉仿佛想尽快绕过这个话题。“我只是一介文人。要说起贡献,路桥文化的传承若是没有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扶持,那是不太可能有今日成绩的。”郑九蝉坐在自家简朴的陈设之中,脸上并没有太多的喜悦之情,更多的是思想者的凝重和一丝淡淡的忧虑。
“可我是越来越写不动了。”郑九蝉说,常年累月的写作,让他的健康每况愈下,特别是眼睛,对着文稿时间稍长一点就会视线模糊,看不清字。但在一旁,整整齐齐地摞着一打书籍,书上作者的名字无一例外都是郑九蝉。从1981年正式进入文坛至今,郑九蝉已经发表了20部文学作品。对于路桥来说,现年64岁,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大奖的郑九蝉无疑是文坛的领军人物,其作品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依然没有后起之秀可以望其项背。
“我为我的作品投入了全部的心血,希望能对台州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看到记者盯着那一整套书籍,郑九蝉说道。记者拿起其中的几本,看到书名上写着《命运环》、《金头颅———抗日名将陈安宝传》等,无不熟悉。“有人说路桥是文化沙漠,这真是无知产生的误解。路桥的历史上有许多有名的人物,他们甚至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都产生了影响。”特别是到后期,郑九蝉的许多作品都以路桥本土文化为背景,这些作品的出版无疑对推介路桥本土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过去几年,郑九蝉又提笔撰写了《一代名儒———柯璜评传》。此书一出,便在文化界引起了许多反响。“想不到路桥还有这样一位响当当的人物。”许多人在看了该书后说。此书的出版,还得到了柯璜后人的关注,在北京的柯璜直系后裔直接参与了此书的写作过程,远在海峡彼岸的柯璜故人也纷纷致电询问此书的情况。
“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路桥这一方水土所产生的这一支文脉能继续延续下去。”郑九蝉说。2011年,市里计划设立郑九蝉名家工作室。得到这个消息不久,郑九蝉召集了几位在路桥文坛耕耘的青年才俊,组建起了一支创作队伍,开列了一些文化挖掘和培养的项目。“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路桥文化,并加入到保护和传承路桥文化的行列中来。”郑九蝉说。
说完,郑九蝉两眼看着窗外。此时的路桥已经告别了阴冷潮湿的绵绵初春,回暖的天气让桃花在枝头绽放。而郑九蝉的眼神,此时仿佛也露出了一丝春意。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