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为瓶装泥螺,下为网友自制泥螺。
菜场里的新鲜泥螺
昨天上午,新浪微博网友“章瑾HZ”在网上发文称:毒胶囊曝光了,可我们平时爱吃的泥螺也有毒啊!图中肉质肥厚裸露在壳体外的泥螺是出海后立即用甲胺磷浸泡以保证品相好看,甚至忽悠是黄泥螺,而单纯用盐浸泡的健康泥螺偏青,螺肉缩在壳内!当地渔民是不吃的!
记者联系上这位网友,她说,家里有一位亲戚住在温岭那边的渔村,这两天给她家里送来了一些泥螺,还专门提醒说,市场上面那些看起来很大颗,很好看的泥螺不要吃了,为了保鲜,是喷过农药的,叫我们都赶紧倒掉。
网友试验:第二天都缩小了
“我自己家里也买了一些新鲜的泥螺回来,用盐自己腌制,头天晚上弄好,第二天我妈说可以吃了,我一看,呀,怎么变这么小了。我妈说,用盐腌,水分都出来了,当然会变小的。我就很奇怪,为什么市场上罐头里的泥螺能有那么大颗。”
记者向这位网友的母亲了解到他们家腌制泥螺的方法。
在泥螺上面撒一层盐,过一个晚上再撒一层,24小时之后即可食用,但肉都会缩进壳里,而且颜色呈黑色,不像市场上买的那么黄。
据她讲,如果喷一点药水,新鲜的活泥螺就会马上死掉,那样它的肉就不会收缩了。
记者也在市场上打听到,目前正是吃新鲜泥螺的时候,一般10元/斤,而腌制好的一般在30元/斤以上。
或是制作工艺有变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的周湘池向记者介绍了沿海一带腌制泥螺的传统工艺。
泥螺只能采用冷杀菌的办法,第一遍水洗,为的是洗掉泥沙。
接着用盐腌制,根据盐的浓度(早先一般不低于20%),经过七八个小时之后,再用清水洗掉泥螺上面的黏液。之后重复一遍盐腌,水洗。
经过这样两次盐腌,绝大部分细菌被杀死之后,再用味精、糖、酒等来调味。
针对目前市场上的罐装泥螺,周湘池说因为现代人大多吃得比较清淡,工厂在制作上有所改进,第一遍盐的浓度
降低到10%,第二遍降低到5%,这样相对就不会缩得那么小,同时在清洗的时候做一些减菌处理。
检测结果最快10天之后出来
宁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负责人表示,目前在市场流通领域对泥螺的检测多是针对微生物和添加剂,比如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等和防腐剂的检测,往年有发现过二氧化硫残留的情况。但针对甲胺磷没有检测过,接下来会在市场上对泥螺进行专项抽检,最快结果会在10天之后出来。同时也请网友能再提供一些线索,以方便作针对性处理。
昨天宁波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也回复,近年来,宁波一直将泥螺列为重点监测品种。近期,针对网友反映的现象,市食安办将按职责分工,要求海洋渔业、质量监督、工商等部门对泥螺中是否非法添加甲胺磷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检测,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据都市快报 记者 韩宇挺
- 网传农药甲胺磷浸泡泥螺 行业协会邀请政府部门检测
- 网传农药甲胺磷浸泡泥螺 行业协会邀请政府部门检测
- 2011年宁波市食品安全报告出炉 总体平稳趋好
- 绍兴构筑三道防线 像抓安全生产一样抓食品安全
- 台州部署开展食品安全集中整治行动 5月始为期2月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