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5月21日电(记者沈锡权、王政)浙江省建德市乾潭镇幸福村村民周剑一提起15年前那个“错误”的家庭决策,就连连说“肠子都悔青了”。当年父母给他买了镇上的“蓝印”户口,可如今他想把户口再转回村里,政策已不允许。
1997年,乾潭镇成为建德市唯一的“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按照当时的政策,农民只要在镇里买房子,就能花1.5万元买一个城镇居民户口,俗称“蓝印户口”。共1800多人的幸福村有近200人买了“蓝印户口”,全镇有1万多人买了。周剑的父母为了让儿子能够成为“城里人”、吃上“供应粮”,也不惜花了好几年的积蓄,给周剑买了“蓝印户口”。因为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有了“蓝印户口”就意味着享有读书、找工作、养老等多重“城里人的权利和福利”,而这一切当时的农民一概没有。
说到当年买户口的事,幸福村现任村支书徐益明直言,当时家里穷,买不起居民户口,自己十分懊恼。“看到周围的人买了城镇户口,领着孩子到镇上去上学,在城里的工厂里当工人,心里十分羡慕。”
不过,现在徐益明却很庆幸自己当年买不起户口,懊恼的人却是拥有“蓝印户口”的“周剑们”了。“这肯定不合算,当时谁知道农村会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好啊!”周剑说,现在能把户口迁回村里、变为农业户口是自己最大的心愿。“当时买户口是为了买房子、找工作,现在城里、村里都一样了。”
几年来,幸福村村民收入成倍增长。2011年乾潭镇城镇居民人均收入2万元,幸福村村民人均收入已达1.6万元,村里环境、基础设施大变样,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家家户户都有电脑,可以坐在家里,打开电脑查看各项村务。从2004年起,幸福村新农村建设已经投入3000多万元,康庄工程、自来水、亮化工程、村庄整治等工程的实施,让幸福村和乾潭镇的差距越来越小。 硬环境改善的同时,软环境也在悄然改变。困扰幸福村农民多时的医疗、养老和子女教育等城乡不平等问题得到初步解决。2011年,建德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每月不低于100元,和杭州城区持平;全市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刷卡就医实现“一卡通”,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全覆盖。
“面对这样的变化,像我这样的‘蓝印户口’持有者几乎都在后悔。”周剑说,“就学、就医、就业这些过去‘城里人的特权’,现在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还是农民好啊。”
现在徐益明在女儿考上浙江工商大学后,执意不让她将户口转到杭州去。记者了解到,在浙江各地,现在不少农民子女考上大学后,都不愿意转户口,当年转出去的还千方百计想把户口转回农村。“现在,镇上的便利谁都可以享受,但村里的权利,他们(蓝印户口)没有了。”乾潭镇党委书记方建铃说。
“周剑们”的懊悔反衬出农村社会的巨大变化。长期以来户籍制度成了城乡之间一道“无形的墙”,而目前这道墙正在被推倒。
- 百场曲艺走基层 志愿者跟翁仁康学说快板书
- 浙江嘉善:“三式”蹲点听民声、解民忧
- 关键是要给百姓解决问题 走进吴兴"局长驻点工作室"
- 杭州客运段高铁车队:温馨服务伴客行
- 慈溪市行政服务中心:为民办事重实效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