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天亮/摄
浙江在线05月28日讯 2000元、1000元、600元,直到第三笔钱汇到对方的账户里,江北慈城的兰先生终于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
招数老套,没有技术含量,媒体也对这类案例报道过多次,为何总有人上当?办案民警说,几乎“零成本”的广撒网,总有钻进网里的“鱼”。不能因噎废食拒绝网购,那如何避免自己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一日之内汇了三次钱,终于发现“上当了”
兰先生在江北慈城一家公司上班。今年3月26日,他在一个提供信息的网站上看到上海一家化工公司出售的一种工业原料,正是自己所需的。
通过网上留下的电话和QQ,兰先生和“销售人员”刘某取得联系,确定了要购买的原料品种和数量,价值共计3600元。
“先付款,后发货!”刘某要求兰先生先汇钱。没有几次网购经验的兰先生分三次将3600元钱汇入到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中。
让兰先生没想到的是,钱汇过去了,对方却失去了联系。兰先生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随即向江北公安分局慈城派出所报案。
近乎“零成本”设局等待上钩的“鱼”
“这样的网络诈骗手段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办案民警说。
犯罪嫌疑人会先通过在网络上的第三方信息平台发布销售信息,等待“鱼”上钩。一旦有人主动上门谈生意,对方就以先支付“部分货款”、“保证金”、“定金”等各种名义要求对方将钱汇入指定账户。
确认钱到账后,对方便犹如人间蒸发一般,再也联系不上。等受害人发现上当受骗,为时已晚。
“这样的骗术并不高明,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一张银行卡,几乎没有任何成本,在各种网站发布信息,总会有人上当受骗。”孙警官说,“尤其是那些有一定年纪,不太熟悉网购流程的人,还不习惯通过第三方支付来维护自己的钱财安全,银行直接汇款的方式给对方以可乘之机。”
- 网购158元的货物之后被网站“钓”走2万
- 给我十万帮你们找到他 靠自导自演他又骗走好几万
- 老新闻工作者接到峨影厂老编剧电话 识破骗局
- 家电电商网上“火拼” 网购家电发货迟到可免单
- 老新闻工作者接到峨影厂老编剧电话 识破骗局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