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电影制片厂真的老编剧赵学彬,上世纪50年代根据他的一篇小说改编的电影《芦笙恋歌》剧照。
假“老赵”发给高老师的打款账号和显示的来电号码
昨日13:30,高老师来电:昨天晚上我接到一个电话,是个老朋友打来的,说第二天来杭州看我。我很高兴,帮他订了宾馆房间。第二天,老朋友又打来电话,说家里出事了,他在温州到杭州的高速公路上,要我帮他汇3万块钱到家里。当时我就觉得蹊跷,后来联系上真正的老朋友,他说他根本没给我打过电话。
记者蒋大伟核实报道:高老师70多岁,原在峨眉电影制片厂工作,后又在媒体工作了很多年。
前天晚上6点多,高老师家的座机电话响了起来:“听出来我是谁吗?”电话那头一个男人的声音。
“听不出来,你是谁啊?”高老师问。
对方说:“我是老方的朋友赵学彬啊!”
高老师一听,有些意外但很高兴,老方和赵学彬都是高老师多年的朋友,有些日子没联系了。老方叫方泽傅,原是峨眉电影制片厂的音乐编剧,赵学彬是峨眉厂的国家一级编剧,上世纪50年代有部电影叫《芦笙恋歌》,就改编自他的中篇小说《芦笙恋》。
老朋友难得来电话,高老师很高兴,马上寒暄起来。对方说:“我出差去北京了,今天在温州,明天顺道去杭州看你,要么坐动车来,要么别人开车送我来,明天中午一起吃个饭吧!”
听说老朋友要来杭州,还要请吃饭,高老师着急了。“去年我们聚会的时候,我跟他说过,下次来杭州,我一定要好好招待,这次他大老远过来,我怎么能让人家请客?”
电话里,高老师和老朋友约定,第二天中午,他会摆好饭局,给老朋友接风。
“不过挂电话前,老赵问我要了手机号码,我有点纳闷,我们都有对方号码的呀,他怎么还问我要?”高老师说,“老赵说他手机丢了,现在换了新号码,老朋友相聚多高兴啊,我就没想太多。”
挂了电话,高老师帮老朋友赵学彬订了房间,还在名人名家饭店订了个座。
昨天9点多,高老师的手机接到了“老友赵学彬”的电话,老赵在电话里说,现在正坐汽车从温州过来,可能要中午一两点钟到。
过了40分钟,对方又来了一个电话,电话那头的老赵突然很着急:“老高,刚才我家里打来电话,说我姨夫心脏病突发住院了,现在急着要三万块钱动手术,我现在在高速上不方便,你能不能帮我先把钱打过去,我一到杭州就还你。”
电话借钱!高老师经常在报纸上看到类似的诈骗情节,不由警觉起来。“老赵的家人又不是缺钱用的人,怎么会连三万块钱都拿不出来?”高老师借故说,自己的钱都存了定期,“我在杭州你姨夫在成都,你赶紧给老方打电话,让他在当地想想办法。”
过了5分钟,老赵又给高老师打来了电话,说老方身上也没那么多钱,现在只能凑一点是一点,让高老师给他汇个两三千元也行。高老师说,这让我更觉得这个人可能不是老赵,但听着那声音,又有点像。
这时,高老师想到了一个办法,借口有事,挂了电话。
挂了电话后,高老师连忙拿出名片夹,想找老方的联系方法,问问老赵刚才是不是向他借钱了?名片夹翻了几页,却翻到了老赵的名片。“他名片上的手机号码和我手机里存的号码是一样的。这个老赵怎么就突然换号码了呢?”
高老师按名片上老赵的手机号码打过去,通了,老友赵学彬接起了电话。
高老师也不寒暄了,开门见山问道:“老赵,你刚才跟我借钱了吗?”
电话那头的赵学彬一头雾水摸不清情况说:“我什么时候跟你借过钱了?我在家啊。我为什么要跟你借钱?”
这下,高老师终于确定,那个“从温州到杭州会老朋友的赵学彬”是假冒的,是想骗钱。
高老师赶紧把假老赵借钱的事告诉真老赵。
老赵说:“现在骗子很多,有些骗子连声音也能模仿,千万别相信。”
高老师想了想,假老赵的声音确实和真老赵有点像,但仔细回味,还是有点广东那边口音的。
高老师马上又给老方打电话,是空号。
昨天11点半,假老赵又给高老师打来了电话:“老高啊,钱汇过来了吗?”
高老师问:“你是谁?”
假老赵愣了一下,说:“我是老赵啊?”
“你是哪个老赵?”高老师又问。
对方挂掉了电话。
昨天下午,给假老赵打电话,反复多次传来的都是“这里是移动小秘书……”查这个手机号的归属地,显示是在广东广州。
高老师推测,可能是骗子捡到或窃取到他们老朋友中某个人的通讯录,接着就撒下大网行骗。
(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