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嘉善5月25日电 红色安全帽、黄色上衣、蓝色工作裤和解放牌胶鞋,嘉善老县城解放路的人行道上,59岁的张国苗正在操作热熔机,将两根管子接起来。机器一开,附近温度骤然升高,大滴大滴的汗水从张国苗额头上冒出来。
这条路属于老县城的中心地带,车水马龙,商店、饭店、企业都很多,车流量、人流量也非常大,特别是二十米开外的十字路口,而天然气管道必须从这里穿过去。由于是闹市区,不能像一般的地方一样,直接“开膛破肚”,挖开路面埋下管道。闹市里,工人们红色的安全帽,与身边飘扬的党旗一样,特别引人注目。
“现在利用定向穿越技术,先把12米长的管子一根一根接起来,再直接从地底下穿过去,这样既不破坏路面,又不影响交通,更不会弄得到处都是泥土,对大家没什么影响。和以前相比,可算是‘微创’手术”。嘉善县城乡天然气公司工程技术部副主任董峰打了个巧妙的比方。
不过,越是“微创”,越需要高超的技术。路边,长12米、直径16厘米的黑色PE管在工人手中似乎格外灵活。已经接好的管子躺在盲道上,向十字路口方向延伸。
张国苗是绍兴人,这两年跟着嘉善县天然气利用工程,几乎跑遍了全县各个街道、乡镇,铺下一根根天然气管道。他的技术,也是在一次次“穿越”中练出来的。
“不同的管道,要求还不一样,钢管工艺更复杂,需要用X光和超声波进行双重检测,而这种PE管稍微简单一点,但也要在对接前后进行处理和检测。”董峰介绍说。
“这两天天气不好,一下雨我们就没法干活,”张国苗说,“今天趁着天好,我们早上7时就开工了,一天要接十几根管子。”一转眼就12时了,忙碌了一上午的张国苗准备收工。把铣刀、压力表、热熔机等一件件收起来,他摸着有些咕咕叫的肚子,和工友吃饭去了。老婆、女儿都不在这边,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生活。
而董峰也在简单吃了点东西后,奔赴下一个工地。从城区到村里,整个工程大大小小的工地有60多个,“管道铺到哪里,我人就到哪里。每个月我的车子要跑5000公里。省党代会马上就要召开,为保证工程进展,让城乡居民都早日用上天然气,大家都卯足了劲头,加班加点。”
据悉,作为川气入浙的重要配套工程,总投资2.63亿元的嘉善县天然气利用工程2010年正式开工。经过两年的建设,天然气主干管道已经铺设到全县9个镇(街道)和开发区中的7个。目前,已有19664户城乡居民用上天然气,计划到2015年基本覆盖全县城乡居民。
- "文艺小点"入民心 嵊州文艺走基层走出文化惠民路
- 建德:“错误”的家庭决策折射出社会进步
- 百场曲艺走基层 志愿者跟翁仁康学说快板书
- 浙江嘉善:“三式”蹲点听民声、解民忧
- 关键是要给百姓解决问题 走进吴兴"局长驻点工作室"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