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5月30日电(记者刘学奎、裘立华)记者最近在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参加了清河社区的一堂文明“微”课堂,由当地居民用自己的故事讲述文明课,不但让周围群众受到了教育,记者也深深地被感动。
课堂就在清河社区的老年大学里,里面坐满了社区居民,大家围成一圈,非常轻松随意。
第一位讲述的是新嘉街道花园社区居民屠德中,他和其他六位兄弟姐妹一起照顾患脑瘤瘫痪在床的母亲长达十年,先后记录了48本护理日记,成为当地医院的护理教材。
屠德中说,父亲去世早,全靠母亲一人微薄的工资养家糊口。1992年,母亲患了脑瘤,不到一年时间,双目失明,大小便失禁,后又突发脑昏迷,直到瘫痪在床,医院发出了病危告知。
“妈妈为我们操劳一生,当儿女的还来不及回报养育之恩,她却得了不治之症,我们一定要延长母亲的生命!”屠德中说,七兄妹为了照料母亲,制定了详细的值班护理计划:子女们每家每星期轮流值班照顾,做到24小时护理。
为了便于照料,兄妹们开始记录护理日记,母亲一日三餐吃什么、吃多少,每天几时大小便、尿量情况、睡眠如何、翻过几次身、多少时间擦一次身……所有内容在护理日记上都有详实记载。从1996年至今,他们先后写下了48本护理日记。
“母亲在的感觉真好!”十年的护理,儿女们想方设法延长母亲的生命,母亲最后离世时,身上没有一处褥疮,干干净净。
屠德中讲述着他们照顾母亲的点点滴滴,居民中一些人不断点头,一些人眼中含着泪水。屠德中讲完后,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表示要向屠德中兄妹学校。
第二位讲述的是清河社区晨练队队长陈慧琴老师。陈老师组建清河社区晨练队至今,每天认真负责地带队晨练,义务教队员习操、剑、拳,深受社区居民好评。
陈老师说,她习炼太极拳二十多年了,自己身体越来越健康的同时,也让社区的很多人得到了锻炼。像80多岁的张大爷一直跟着自己练太极拳,身体非常好,前几年患肾癌摘掉了一个肾脏,继续坚持锻炼,现在身体还是很好。
除了晨练,陈老师还积极参加各种竞技交流活动,热心于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带动社区居民参加了各种文体活动,获得了很多奖项。
陈老师讲完后,又有社区服务员阮蔚玲阿姨和退休老医生蔡娟娥讲述热心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故事。每个故事讲完,社区居民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一些居民还进行了讨论,说这些故事对自己的教育很深,应该向这些善良的人、好心的人学习。
对于这种文明“微”课堂的形式,清河社区党委书记李荣荣说,身边人讲身边事,大家都认为真实可信,可学可比,对周围居民来说,教育的效果非常好。
率先倡导文明“微”课堂教育的南湖区宣传部部长陈天英说,相对于以往文明宣教形式,文明“微”课堂更贴近群众。教育对象上实施“分类施教”,南湖区设立了机关文明“微”课堂、企业文明“微”课堂、窗口文明“微”课堂、学校文明“微”课堂、社区文明“微”课堂、村镇文明“微”课堂、新居民文明“微”课堂七类,使宣传教育更具针对性。
而在教育主体上,也不再是以往专家学者一人讲课的模式,把话筒交给群众,每位群众都能上台宣讲;教育内容上不再拘泥于纯理论学习,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主;教育形式上采用听宣讲、看短片、自我宣讲、群众点评等互动形式,强化道德教育沟通,教育时间上也由长篇大论变为短小精悍。
“今年以来,我们大概已经开办了70多次文明‘微’课堂,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当然,文明教育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必须坚持下去。”陈天英说,下一步南湖区将组织全区“文明微课堂”授课比赛、开展十佳优秀“文明微课堂”巡讲,以更好地传播凡人善举,彰显道德力量,提升道德水平。
听完这次文明“微”课堂,记者在深受教育的同时也深有感慨,过去我们的社会教育,尤其是公民的自我教育是弱化的,只靠学校教育或者大众传媒,或只是阶段性,或没有贴近性,导致日常文明教育没有跟上时代的需要,也因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果像文明“微”课堂这样的公民教育形式能够得到充分发展,那么,我们的传统教育将得到延续,文明程度将提高。(完)
- 从战斗员到服务员 建德“爱心食堂”服务空巢老人
- 开化农村党组织"互看互比互学" 村村"较劲"为发展
- 临海市供电局党员服务队:真情关爱残疾人
- 东阳市公安局出入境服务大厅 为民服务无止境
- 嘉善:管道铺到哪人就奔到哪 加班加点为"通气"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