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03日讯 “我们这届毕业生基本都是1989年、1990年出生的,我就是‘90后’,但是这并不包含什么符号学的意义。”昨天一早,马上要从浙江农林大学毕业的韩莎就从萧山赶到杭州和平广场,参加“2012年浙江省公益性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大会”。
昨天举行的这场全省公益性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由浙江省人力社保厅联合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这是我省应届毕业生离校前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公益性就业招聘活动。
采访招聘会现场后记者发现,“90后”毕业生的求职理念有了新变化,他们最看重未来工作的晋升空间。
薪水不是唯一指标
更看重晋升空间
“功利”、“自我”、“过分追求个性”、“好吃懒做”……韩莎觉得,仅仅因为出生年份就被贴上这些印象标签,显然对他们的求职不利。她反复强调的是,“90后”同样有理想,能吃苦,并且没那么功利。
“我们班30多个学生,有10多个已经找到了银行类工作,但大家选择这份工作的第一原因并不是薪酬高。”韩莎说,学习会计专业让他们找工作不那么难,但是同学们也没有过分看重人生第一份工作的薪酬,很多同学只是觉得银行的工作氛围和晋升空间相对较好。
“有没有好的平台、更大的发展空间、所处的行业是否新兴等等似乎更受关注,薪酬可能排在这些要素之后。”上市公司仙琚制药招聘负责人周女士说,去年开始经常会有一些“90后”大学生到公司基层锻炼,这些学生的行为改变了她对“90后”的观念。她告诉记者,加班时,这些学生和一线工人一样没日没夜地干,能吃苦、少抱怨,心态甚至比一些在职员工还要好。
“2000元至3000元。”对工作初期的月薪要求,今年多数毕业生的心理预期并不高。多位求职者表示,租房、吃饭、交通费等算上去,3000元左右基本可以保证自己的日常生活,第一份工作只要能实现经济独立就好。
找不到合意的工作
并不着急
杭州人小刘,是武汉理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应届毕业生,在昨天的招聘会上,他逛了一大圈,还是没有找到一份能让他满意的工作。
杭氧、杭锅等大型企业的技术岗位,学历要求至少是硕士以上,他想挑战一下都没有机会。而一些规模偏小的企业,岗位设置和发展前景又没有太大吸引力。
“投了几家公司,回家先等着呗,慢慢找,不着急。”小刘说。
类似于小刘这样并不着急的毕业生不在少数。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应届毕业生小钱告诉记者:“不少同学还是希望能找份专业对口的工作,跨专业就业,以后升职时可能面临问题。”
虽然找了几次工作都还没有敲定,小钱也并不急,“家里没有给压力,爸妈说只要我个人喜欢就行”。
昨天的招聘会上,共有1300余家招聘单位,推出毕业生就业岗位2.5万多个。根据会后统计,大会当天共吸引了2万余人前来应聘,7000余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现场签约750余人。
- 省委外宣办举行“科学发展,成就辉煌”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
- “科学发展看浙江”系列报道之八:文化彩练当空舞
- 徐光文:自上而下的创先争优为了坚定不移的发展
- 叶明:努力挖掘民族文化 坚持特色发展道路
- 杭州出台相关政策意见 促进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