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年堂”垮了。
这个动听的名字并没有在延续企业的生命力上提供丝毫帮助,“塑年堂”活了不到三年,即使算上力天、新发明、新发现、发密旺、九华山、曹教授等诸多兄弟,也不过十年。十年不算短,每一年,即使在浙江这片不算广阔的土地上,都有数以万计的企业诞生与消亡。可十年也不长,在百年老店面前,不过弹指之间。
在一片断壁残垣中,我们走进“塑年堂”的江湖,俯拾它的前世今生,默读它的行进轨迹,为追寻,为梳理,为叩问,也是为了印证。猛然间崛起的神话到忽然间分崩离析,何以猛进?何以倾颓?从“塑年堂”身上,能汲取什么样的教训以校正我们的财富观?
平心而论,“塑年堂”掌门人朱旭东可能真的想干一番事业。他也许不能理解,为何屡战屡败。不但企业垮了,自己也将深陷囹圄。
这样的困惑,在改革开放之初,一个叫牟其中的企业家身上也有过。牟其中写过一本书《中国往何处去》,出狱之后他投身市场经济大潮,倒卖过飞机,搞过卫星,还放言要将喜马拉雅山炸个缺口,不停造势,一路忽悠,最终从中国首富成中国首骗,再度入狱。
中国往何处去,企业该往何处去。巴菲特的合作伙伴查理芒格的忠告很浅显:“不要去卖你自己不会买的产品”。是的,离开扎扎实实的产品,再华丽的营销手段也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这一点,想必以朱旭东的聪明,他也明了,只是,成名要趁早,快赚钱,赚快钱,砸入巨额的广告费,扯名人的虎皮做大旗,短期内广泛发展加盟商,果然,皮球越吹越大。
问题在于,华丽的包装背后仍旧是一个虚弱的“塑年堂”,因为实体的虚弱,所以才想将自己的影子拉得更长。
“塑年堂”只是一个缩影。举世滔滔,为利沉浮。人人都想一夜暴富,一战成名,个个都称在打攻坚战。
那些投资者何尝不是?用过产品,自知实质,接棒往下做,无非是看在钱的份上。不需要知识储备,不需要付出太多精力,只要付出那么一点点钱,就可以钱生钱。
人们追求财富的勇气无比惊人,可是追求财富的理性却一再缺失。其实,做企业,和做人,是一个道理,沉下心来、踏踏实实,这样的耐力和耐心更难得,两者一结合,整个社会心态少几分躁气,多几分静气。
成功没有捷径,唯有诚实,唯有诚信,方能不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