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成立的温州市金融研究院,被称作是金改“参谋部”,却面临着良将难觅的困境。
今年4月份,该研究院就发出悬赏招聘令,公开招募执行院长1人、学科(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8人。昨日,负责“招才”的温州大学商学院常务副院长张一力说,到目前为止,只有20人报名应聘。
对于“招人难”,温州市经济学会刚卸任的会长马津龙对记者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更何况我们的制度不行,温州就业环境差强人意,生活和研究环境也不大好。
政府机关上门“揽才”
今年3月份,温州就向全国发英雄帖招聘金融108将。
现在,张一力是温州市金融研究院筹备组和学术委员会成员,在执行院长人选最终确定之前,张一力就是该研究院的“管家”。
张一力说,现在研究院各项工作都亟待开展,但人还没找到。最关键的是,研究院的执行院长一职人选迟迟未决。
棘手的问题是,研究院自己缺人,地方政府机关和企业更缺人。前些天,在当前金改任务重、金融人才缺乏的情况下,苍南县金融办和鹿城区金融办已经专程上门来要人。张一力说,有些企业还专门找学校合作,想招金融专业毕业生。
下一步出击“挖人”
张一力说,由于各地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对经济(特别是金融方面)研究人才的需求极为旺盛。但高端金融人才少之又少,大部分还因高薪进入到金融机构,再加上温州的地域局限性和去年金融风暴等负面影响,温州金融人才难觅在所难免。
即便如此,张一力仍持乐观态度。他说,前几天去参加温州市招聘金融108将的面试,发现不少优秀金融人才,说明很多人还是很看重温州金改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张一力说,借助温州金改的东风,加上谢平院长在金融业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人才问题将会得到逐步解决。
“静待人才上门经实践证明效果甚微,我们决定改变策略,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请’相结合。”张一力说,研究院将会主动出击,出访知名金融院校和资本市场运作较好的国家和地区,学习取经。
招才还得开高价
宣传是一个途径,提升待遇也是有必要的。
5月18日,温州市金融研究院正式挂牌的当天,研究院发布了面向全国招标的金融改革专项招标课题23个(包括7个重点课题、16个一般课题)。重点课题的中标者可以获得20万元的研究经费,而一般课题的中标者研究经费为3万元。
在5月18日当天的课题招标介绍会上,部分高校教授、研究人员认为,3万元的研究经费偏低。
截至6月10日中午12时(报名截止时间),全国共有37人报名,其中重点课题有19人报名,一般课题有18人报名。从这次报名情况来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人员的热情不高。
谈到待遇,求贤若渴的研究院还为人才开出更诱人的条件。以执行院长为例,之前给出的是“年收入30万-60万元”,现在已经改成了“年收入不低于60万元”。张一力说,如果嫌研究院开价不高,只要确有才能,价钱开得起。
谢平也说,招人不能“一刀切”,要因时因地制宜,要根据温州的现实环境(地域局限性、金融人才主要流向薪资待遇较高的实体金融机构等),及时调整招聘计划,不能纯粹以高校的标准去招人、留人,必须加大筹码。
据都市快报 驻温州记者 官平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