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丽水 正文
"关注乡村农技员缺失"之四:一家科研所的乡土实践
2012年07月02日 16:01:51

  浙江日报讯 乡村农技员缺失的问题,已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想方设法破解这一难题。

  大山深处的云和也在探索。“农技员队伍建设要适应农村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和现代农业需求。我们力求从制度上改变、从机制上突破,不再由政府大包大揽,而是通过政府引导,发挥民间力量,强化中介功能,用新思路解决这个问题。”云和县县长叶旭勇说。

  6月25日,云和师傅民间科研中心挂牌成立,下设食用菌、液态菌种、珍稀菇、板栗、雪梨等7家科研所,把民间土专家的聪明才智和科技成果,通过县农民培训中心和科研所创办的培训学校,送到农民手中,从而打通科研、技术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的通道。

  一张新型的农技推广网正悄然拉开。

  农田注入“科技活水”

  在云和县白龙山街道沙溪村水果基地,挂着一块“水果研究所”的牌子。这是葡萄种植大户季伟平前年创办的,总投资逾200万元。

  这家研究所是科研中心下属的7个研究所之一。走进水果研究所,只有一幢二层楼房和200亩水果园。“研究所没有先进的科研仪器,也没有气派的研究室,这片土地就是我的实验室。”季伟平说,园里种的葡萄、青枣、苹果、樱桃等20多种水果,都是研究对象。

  今年40岁的季伟平已种了10多年葡萄,他的葡萄与众不同。在葡萄园基地,藤上挂满一串串葡萄,“早甜”、“里查马特”、“京玉”等来自8个国家的30多个品种让人眼花缭乱,葡萄架下还挂着一串串重达3公斤的“葡萄王”。

  这是早甜无核葡萄,每串起码有300颗,而普通葡萄一串只有100颗左右。季伟平说,种出这么大一串葡萄,跟他新运用的滴灌技术有关。“我研发的‘营养滴灌’,营养供应比较均衡,长出来的葡萄就大多了。”季伟平说。

  实际上,季伟平这样的科研人员,都是经验丰富的农民,他们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科研成果,符合农民急需、技术发展成熟。他去年研发的葡萄无纺布套袋技术,经济效益提高30%以上。

  “季伟平年年种葡萄,天天都在研究葡萄,每年都会有研究成果,而这些正是农民所需要的。”云和农训办主任毛荣理说,如果把科研技术直接送到农民手里,农民就能科技致富了。

  “农技推广也需要背靠有实力的科研院所。”毛荣理说,“农技推广的最大问题是技术源头缺失,而农民科研中心发挥民间土专家的聪明才智和科技优势,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乡土科技人才资源。”

  农户背靠土专家

  上午10时,季伟平的基地里来了40多名农民学员。这天,是季伟平的“葡萄种植技术人才创业学校”6月下旬第一次讲课,他要把新研究的科技成果手把手地教给农民。

  创业学校设在研究所小楼的一楼,教室、餐饮等设施一应俱全,报名入读的农民免交学费,还可以在学校享用免费午餐,部分费用由县里补贴。“今天我要讲讲今年刚刚研究成功的懒人种植法,不懂葡萄种植的人,也可以很快创业致富。”教室的大屏幕上,季伟平用自制的光盘给农民讲解。

  来自云和镇贵溪村的农民王存平说:“我种葡萄两年了,前年葡萄学校一开班就来参加培训。第一年,我试种了2亩,一亩有6000元收益。去年,季伟平又研究了新技术,我把种植面积增大到10亩,亩产提高到1万元。今年我有信心发展到20亩。”

  “我在葡萄学校受益匪浅,不但学到技术,还找到致富门路。以后季校长年年有新技术,我年年来学。”王存平说,平时遇到技术困难,季伟平也是随叫随到。

  葡萄学校每月开办一期,每期培训7天。目前,季伟平的葡萄学校已有300多人参与培训,80多人成为葡萄种植专业户。季伟平说:“除了给农民讲解理论,大部分时间是在基地示范操作,理论联系实际,学员学得更快更好。”“身边有了像季伟平这样的人,我们农民兄弟们就不怕缺技术了。”农民王存平说。

  通过“科研所+基地+公司+农户”的方式,新技术正源源不断地流向普通农户。“以创业带科研,以科研促创业。借助农民科研中心这个平台,不但最新的科研成果能直接传授给种植户,而且解决了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云和县农业局的董益坤说。

  农技服务由点到面

  “虽然我对水果种植有些经验,但还要不断学习。县里给我请了一位名师,我可是省农科院园艺所研究员吴江的‘关门弟子’。”季伟平说。

  为更好地服务农民,培养和凝聚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致富带头人,示范带动更多人创业创富,前年,云和开始实施“十百千”工程。

  云和县与省农科院、林科院等部门达成义务帮培协议。10位省级具备副研究员以上头衔的专家,与该县食用菌、茶叶、水果种植等10个产业的带头人建立师徒关系,培育10个产业带头人。通过10个产业带头人,发展百名科技示范户(生产能手)、带动千户家庭致富增收。

  季伟平就是首批10个产业带头人之一,在吴江的传授下,季伟平不仅攻克许多种植难题,还引进了生态防虫技术、水果新品种等。

  “10个产业带头人肩上的担子很重。”云和县农民培训中心的徐仙娥介绍,县里与产业带头人签订合同,在他们受益于省级专家的同时,必须把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农民,每个人至少要带领100名农民发展产业。

  目前,在“十百千”工程的带动下,云和县10个生态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不仅引进了以往闻所未闻的技术和品种,而且带动许多农户创业致富。

  根据合同要求,10个产业带头人将带领1000户农户投入到新的增收产业,不仅解决农技推广和服务难题,也让云和农民培训工作找到了新载体。

  

【专题】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大型主题采访活动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记者 聂伟霞 县委报道组 夏达旦 张钦伟 编辑: 钱芳
16国老外浙江农村体验过年

16国老外浙江农村体验过年

每日关注
  • 一线湖景房成露天厕所 新年愿望不再有人随地大小便
  • 大头儿子官司上身 杭州公司向央视动画索赔156万元
  • 传销“老总”在咖啡馆里开年会 被诸暨警方一锅端了
  • 每10分钟攻击三国主题网游 玩家和游戏公司彻底抓狂
  • 环卫工人愿年轻人少放点鞭炮 盼着回家吃一顿团圆饭
相关阅读
  • “关注乡村农技员缺失”系列报道之三 镇干部的探索
  • “关注乡村农技员缺失”系列报道之一 种植户的期盼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浙江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