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网友拍摄的一组交通指示牌图片,看得让人眼花缭乱。
浙江在线07月11日讯 汽车保有量不断上升,城市道路资源不断被挖掘,各类交通组织措施接二连三推出。
各种举措多管齐下,不仅给司机行车带来不小压力,同时也考验着交通状况能否得到改善的有效性。
杭城的交通出路在哪里?这是一道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大难题。
继北京、上海、贵州、广州先后开始实施限牌措施来缓解交通压力的当口,杭州交警部门踏上了以“循环交通战略”为专题的治堵之路,目前,这套理论已基本成型。
昨天,多位来自全国道路交通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专程来杭,对这套战略研究进行论证,对杭城治堵问诊把脉。
现状
杭城每三人就拥有一辆车
各类交通措施眼花缭乱
据交警部门透露,截至今年5月,全市户籍人口680万,机动车保有量214.4万。其中,市本级辖区户籍人口230万,机动车保有量87万(中小型客车76.8万辆,占总量的88.3%)。
也就是说,目前杭州常住人口中,每三个人就拥有一辆机动车,人均拥有机动车数量在国内“名列前茅”。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机动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杭州“行路难、停车难”的交通两难成为突出的矛盾。
今年5月底,有网友拍了一组杭城各类交通标识牌的图片,上传到微博后,引来一片口水。
很多人看了这组图片后,幽默地说,在杭州开车,需要有强大的内心、非凡的应变力和超强的记忆力。
这个幽默的背后,实际上是深深的无奈。对于市民如此,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想必也是如此。
昨天晚高峰,我们随机采访了几位司机,来听听他们在杭州开车的切身感受。
“杭州的交通,真是考验人的记忆力,路口一会儿可以左拐,一会儿又不能左拐了。而且一些口子左拐经常挪来挪去。”市民黄小姐发现,从高架庆春路匝道下来时,左拐通道和直行通道经常换来换去,让她不禁有些郁闷,而直行至中河路体育场路口时,右拐的车道上,又有很多公交车等着排队“左拐”通行。
“我相信,交警部门这样设置有他的科学性,但有时候真的看不明白,杭州的路是越来越难走了。”黄小姐说。
正如黄小姐所说,现在在杭城的很多路口,都能看到密密麻麻的交通指示牌,对于这些指示牌,很多司机都觉得眼花缭乱、云里雾里。更有的甚至直言,“我从来都不看这些牌子,就按照自己的习惯开。”
调查
层出不穷的交通组织措施
让司机感到“水土不服”
记者随机抽取了高架庆春路下匝道以及中河路体育场路口进行观察体验。
我们发现,尽管路口的交通组织措施已经调整了很久,但依然有不少司机感到十分迷茫,停车观望、随意变道、左拐车道直行通过……种种违章行为轮番上演。
记者在中河路体育场路口询问了数位路人,他们对交通指示牌上所写的“机动车右转车道”都表示看得懂,但对于“允许公交车左转借道”这个指示,表示难以理解。
在这个路口,我们观察了三个红绿灯信号周期。第一个周期,右拐通道内待行车辆较少,借道左拐的公交车很快就转向开走了;第二个周期,一辆公交车在左转借道时,阻碍了跟在后面的私家车进行右转;第三个周期,两辆在等待左转的公交车前后贴得比较紧,直接将右转通道堵死,导致后面等待右转的私家车要多等一个红绿灯。
“像这个右转车道,允许公交车借道左转,我就觉得很不可思议。在右转车道往左转,这不是违背了通行原则吗?”一位私家车主坦言,在杭城开车的确要经受巨大的精神压力,“一会儿禁左、一会儿单行、一会儿限时、一会儿封闭高架入口,稍不留神,你就有可能落入‘陷阱’,这让人感到‘水土不服’,难以适应。”
不过,也有不少司机觉得,只要留意标志标识,在杭城开车并不是难题,他们主要以出租车司机为主。
就高架庆春路下口左转道调整的问题,受访的几位出租车司机都觉得不错。
“比以前好多了,以前没有左转道的。”的哥周师傅说,“改动之后,往西湖方向就直接走掉了,由南往北走的就方便很多。”
周师傅说:“我们常在路上跑,对各条路段的交通措施都比较熟悉,所以也就熟能生巧了。”
建议
开车不能只盯“地”,还要留意“天”
半空中的指示牌要格外留意
杭州市交警支队秩序处副处长贾迟军表示,近段时间以来,杭城确实推行了不少新的交通组织措施,“不管我们发布公告是否及时,但对于市民而言,面对一系列的交通调整,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适应。”
“交警部门在推出交通组织时,出发点都是为了改善局部或者是一些路段的交通情况,缓解这些地方的交通压力。你比如曙光路的潮汐车道,实施到现在,效果就很好。”贾迟军说。
从今年5月28日起,曙光路实施了潮汐车道控制系统,现在城西进城主干道通行明显改善,曙光路早高峰由西向东方向车速较实施前有了明显的提高,晚高峰通行顺畅有序。
同时,文二路、天目山路早高峰由西向东方向通行得到了一定释放,实现了流量、流速“两提高”;天目山路、黄龙路和西溪路、玉古路、求是路组成的两条通勤线路的各个路口排队现象均有所缩短;周边以往较为拥堵的教工路—黄龙路、学院路等主要转换道路的通行也得到改善。实施一个月以来,早高峰流速、流量分别提高18.2%和3.7%。
贾迟军提醒司机,目前杭州诸如可变车道、潮汐车道等新型交通组织措施,地面的标线可能一下子还没有转换过来,所以要通过观察路边的交通标牌,或者是路口前方半空中的车道标牌来确认路口车道的走向。
“现在有很多私家车主,平时会按照自己的习惯开车,或者主要是看地面上的标线。”贾迟军说,“按照目前推出的一些新型交通组织措施,很多新的规则还是需要靠路旁的标牌来了解,毕竟标牌上的信息量会更大一些。”
举措
借鉴香港、台湾的“微循环系统”
杭州交警将力推循环交通
“根据杭州的交通状况,接下来交警部门会依照循环交通这个概念,继续推行一些交通组织措施。”贾迟军说。
记者从交警部门了解到,潮汐车道、路口禁左以及一些单行线的推行,都是接下来杭州要逐步推出的循环交通战略的组成部分。
那么,什么是循环交通?简单来说就是,以杭州城市发展形成的分区为基础,在各分区内以及分区之间实施循环交通单行措施,同时利用智能控制和信息诱导,让城市交通流按照设定的路径有序高效运行。
这套措施,借鉴的是港台地区的“微循环系统”。交警部门介绍,在香港、台湾早就实行了这样的“微循环系统”,一旦发生拥堵,马上可以选择另外的道路。
浙大建筑设计研究院市政交通分院的陈龙参与研究了这套杭州循环交通的项目,他告诉记者,循环交通是一个大概念,需要通过规划、建设以及交管工作共同配合,形成交通的良性循环。
“目前单行线或者是文二、文三路上的绿波带建设,都是循环交通的一些组成部分。”陈龙说,“但是循环交通也是要结合自身的路网特点。”
陈龙坦言,目前杭城的路网条件,相对于北京这些规划比较好的城市,自然属于“先天不足”,所以需要结合杭州城市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交管措施来实现循环交通。
“例如杭城有一些跨区的道路,自身条件比较不错,那我们就会相应提高这些道路的路权,保证直行车辆可以尽快通过。”陈龙说,“当然在提高这些道路的路权后,我们也会相应对一些支小路做一些交通优化措施,保证支小路的畅通。”
贾迟军也坦言:“接下来对于循环交通的建设,势必会大面积地对一些路口作禁左措施,或者是对一些连续的路口进行禁左,这也是为了实现循环交通,保证杭州整体畅通的能力,希望广大市民和交通参与者可以理解。”
编后
不能仅凭数据说话,更要以人为本
在杭州,人们聊得最多的,可能不是吃和穿,而是住和行。
这些年来,围绕如何提高杭城交通的通行率,交警部门做了一系列努力的尝试。比如尾号限行、提速高架、单向通行、潮汐车道等等。我们相信,这些措施的出台,是经过交警部门经过大量实地调研、数据分析而最终得出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杭城老百姓开车通气起来。
不过,这些措施也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发现,当各类交通组织措施充斥了我们生活的时候,牢骚和埋怨也随之蔓延,交警部门备感压力。
不过我们也明白一点,既然是尝试,就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一个城市的交通状况,从来不是一个交警部门说了算,而是每个交通参与者来决定的。我们允许一切美好的、努力的尝试,但拒绝盲目的、朝令夕改的试验。
衡量一个交通组织措施是否有效,不能光看实施前和实施后数据的变化,还要注重人们内心的感受。因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以人为本的理念,加上科学严密的措施,才是解决问题的上上策。
真心希望,这次交警部门力推的循环交通,能成为解决杭城交通拥堵现状的一张王牌。
- 潮汐车道禁左等措施效用如何 曙光路早高峰提速近两成
- 专家论证杭城道路交通问题 削流、绕行、诱导、循线
- 二轮摩托车卡在正三轮摩托车上 交通事故是怎么发生
- 交通违法不接受处罚 这对夫妇因阻碍执行职务被拘留
- 7月11日凌晨起 又有两个路口“禁左”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