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12日讯 2012~2015年,杭州市的商品住宅供应量会有多少?房价上涨幅度会有多大?
最近,虽然限购限贷政策依旧没放松,但成交量的急速放大却引起人们对楼市再度出现反弹行情的担忧。杭州市政府刚出台的《杭州市“十二五”住房保障与房地产业发展规划》(下简称《规划》)却让我们对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作了一个大致判断,那就是,在巨大供应量面前,商品房价格虽然存在上涨的动力,但涨幅有限。
2015年前
每年开工3.8万~4.9万套住宅
据《规划》介绍,“十二五”期间,杭州规划的商品住房年开发量约950万至1083万平方米。其中,主城区年开发量约450万~583万平方米,五年建设总规模达2250万~2915万平方米。
450万~583万平方米,这是怎样一个概念?目前市场主力供应户型是90平方米,综合大户型的供应,以120平方米的户均面积算,这450万~583万平方米,可折算成3.8万~4.9万套住宅。这些量能否满足市场需求?
今年上半年,杭州主城区商品房成交量为22085套。这样的成绩为2008年以来第二好,仅次于2009年。
2008年以来,主城区历年的商品房成交套数分别为2008年的23202套、2009年的66319套、20010年的35960套、2011年的23346套。
平均一下,这4年的年平均新房成交套数约为37207套。
按照惯例,商品住宅的成交量一般占商品房的60%左右。由此推算,这4年年均商品住宅的成交套数为22324套。
若以22324套商品住宅的年成交量为参照,“十二五”期间假如每年有3.8万~4.9万套住宅入市,那么每年的供需是相对平衡的,甚至供远大于求。
有供应量支撑
房价上涨幅度有限
不过,尽管供应量并不小,但对整个“十二五”期间房地产市场形势的判断,《规划》有两点认定,一是“房地产需求量仍将维持在比较高水平”,二是“商品房价格上涨潜在压力大”。
“房地产需求量仍将维持在比较高水平”这一判断的主要理由有三:一是中国经济进入平稳增长轨道,为房地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二是城市影响力、辐射力进一步增强,将继续吸引周边人口向杭州集中;三是“学在杭州”带来“住在杭州”的巨大需求。据统计,近年来仅省内高校毕业留杭学生约6万人,产生大量租房、购房的需求。
“商品房价格上涨潜在压力大”这一判断的主要理由有二。一是成本推动,完善征地拆迁补偿机制、逐步提高征地拆迁补偿标准,房地产开发用地成本和地价的上升,可能进一步推高房地产开发成本。二是需求拉动,来自本地的自用性刚性需求,与浙江民间资本丰裕,投资性需求强劲相结合,与供给有限性构成突出矛盾,如果不加以引导与控制,将拉动房价进一步上升。
据《规划》显示,在上一个五年,主城区商品住房成交均价从2006年初的8750元/平方米上升到2010年的20155.84元/平方米,净增长130.35%,涨幅惊人。但如果供应量有保证,“十二五”期间房价上涨幅度可能还是有限。
据《规划》显示,2006年~2010年,杭州市商品住宅新开工4593.77万平方米。而“十二五”期间杭州市五年开发总规模达4750万~5415万平方米。相比上个五年,商品住宅新开工量增加了156万~821万平方米。
虽说有人认为,开工量并不代表实际供应量。实际供应量事实上由开发商根据市场需求弹性控制。但双赢机构总经理章惠芳却认为,即使开发商拖一年,当年的开工量还是拖不过第二年。实际开工量最终还是会体现在供应上。有这样大的供应量保证,“十二五”期间,房价上涨幅度总体上会比较有限。
保障房供应很大
约为商品住宅的一半
据《规划》介绍,“十二五”期间,杭州主城区的保障性住房,5年总建设规模达到1390万平方米,约131万套,每年平均为278万平方米。这也意味着,保障性住房的供应量是商品住宅供应量的48%~62%,量是比较大的。
这样的供应量有力保障了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规划》还显示,“十二五”期间,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市、建德市、临安市、桐庐县、淳安县七区县(市),保障性住房五年总建筑规模达到360万平方米。相比较而言,杭州主城区的保障性住房供应力度更大。
值得关注的是,《规划》还有个振奋人心的目标:到2015年,杭州将实现小区物业服务全覆盖。30%的销售住宅实现一次性装修;在主城区,这一比例更要达到60%。目前杭州房地产开发的工业化水平普遍不高,全装修住宅比重偏低,到2015年会有显著改变。
- 楼市持续"高温" 主城区存量房源回落至2.4万套左右
- 义乌楼市“回暖”真相 只是刚需群体释放的市场信号
- 下半年杭州楼市怎么走? 房源还有很多房价不会大降
- 2.2万套!上半年杭州楼市成交火爆
- 22085套!杭州楼市成交再现天量 仅次于2009年同期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