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朝荣在往稻田引水。
浙江日报常山7月12日电 烈日的炙烤下,农田用水紧张吗?今天,笔者跟随常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朱大水,来到同弓乡胡村村的稻田养鱼基地。
一下车,就能听到哗哗的水流声,种粮大户林伟平正在往稻田里引水。与普通稻田不同,这些稻田外围挖了1米深、1米宽的水沟,成群的鱼苗游弋其中。林伟平介绍,这块稻田有100亩,鱼苗在上月底刚刚放下,因为养鱼,需水量要大出许多,而且最近气温高,水深不够鱼苗容易被晒死。所以,不但要保证沟里水满,稻田里的蓄水深度也得保持在20厘米左右。
林伟平种粮多年,但稻田养鱼还是第一次。“我可是有备而来的。”林伟平指着田边的水渠笑着说,这条渠道去年刚修好,宽近4米、深2米,上面就连着胡村水库,放水时隆隆作响,就像一条小河,正是有了这条渠,他才敢吃稻田养鱼的“螃蟹”。
“伟平,我要放闸了。”不远处的渠道上,筑了一个小台子,一位老农站在上面,他是林伟平为这片稻田专门雇来的“田管家”胡朝荣,已经64岁。此时,他手里正握着一个奇怪的转盘,冲着林伟平喊话。
一边走,林伟平一边告诉我们,稻田养鱼对水质也有一定要求,他们每隔两天就会给田里换次水。在水利部门的帮助下,基地进水口的渠道上装了个闸门,换水时就放闸蓄水,以加快放水速度,而从基地里换出的水重新流入渠道,并不影响一般稻田取水。
走到近处,只见胡朝荣用力扳动转盘,闸门缓缓放下,水流被阻断而水位升高,急速地往一旁的岔口涌去,流入稻田养鱼基地中。放下闸门,胡朝荣又挽起裤脚,踩入田间小渠中,清理起渠中的杂草。他说,以前种田放水,半夜出门守到天亮都不一定能放到水,现在设施好了,随时随刻都能没问题。
“我昨天去胡村水库看了下,水库还满,但老天的脾气谁都摸不准,要是再晒个10来天,水可能就要吃紧。”虽然眼前一切顺利,但连日的高温,却也让林伟平担忧起来。
朱大水笑着让他不要担心,“你田边的这条渠道,是千红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的一部分,整个项目去年已经建成,胡村水库要是没水,千家排水库的水两天就能到你田里。”
林伟平听后,大舒一口气。他很清楚,千家排水库是常山县第二大水库,库容量是胡村水库的10多倍,“有了这个大靠山,稻田养鱼就真的‘不差水’了。”
据了解,目前常山县各类水库蓄水量占库容量的78%,防汛抗旱形势良好。
- 党建示范带动 常山两新组织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显成效
- 党建示范带动 常山两新组织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显成效
- 常山:举着竹竿乐捕蝉 一个夏天带来300多万元收益
- 庆“七一” 常山非公企业为红色遗址立纪念碑
- 致富路上有铿锵玫瑰 常山村干部创业掀“热潮”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