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17日讯 在中国,南粮北运已持续了上千年。杭州就是京杭大运河漕运的起点,南方沃土的产出,通过运河,源源不断地北上。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格局和人口流动格局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东南沿海传统的产粮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外地人口大量涌入,北粮南运从此拉开序幕。
据相关数据显示,如今广东省是粮食的第一主销区,粮食自给率不到40%,浙江仅次于广东,尤以杭州为最。据杭州市粮食局的统计显示,杭州每年的大米需求量在350万吨左右,几乎全部靠省外调运。摆在杭州市民餐桌上的大米,34%来自东北,30%来自江苏,28%来自安徽,还有少量来自其他省份。
省委、省政府鼓励种粮大户和农业企业跨省包田种粮,然后返销浙江。近些年,浙江人“跨省包田”涉及的省份包括黑龙江、辽宁、江苏、安徽、江西等10多个省份。据省粮食部门统计,我省去年在省外主产区建立粮食生产基地305万亩,其中东北为143万亩;每年外省可提供的商品粮源约114.7万吨,其中东北约为58.6万吨,占据半壁江山。
这场跨省包田种粮的行动,起自2000年左右。10多年来,我省经济快速发展,外来人口有增无减,但粮食供应一直稳定。浙江人北上种粮,对我省的粮食安全起到多大的保障作用?本报记者采访南北两位粮食专家,畅谈浙江粮农东北种粮的意义和前景。
中国水稻研究所专家金连登——
东北大米更天然
“既解决了浙江人的吃粮问题,且米质更优,口感更好。”60多岁的老金,一口气就说出了东北种粮的诸多优点。他甚至认为,下一步,如果政策扶持力度再大些,浙江甚至可以在东北三省建设500万亩粮食基地,彻底解决浙江吃粮问题,确保我省粮食安全。
千百年来的“鱼米之乡”,京杭大运河漕运起点,如今也要从外面运粮。在工业化的浪潮之下,浙江经济高速发展,引来诸多外来人口,粮食难以自给。
金连登说,在市场经济下,主销区粮食安全更多体现在储备能力、组织能力、供应能力和流通体系的健全。而浙江,这个能力还是比较强的。“浙江有1000多万外来人口,总不能让他们从家里带口粮来吧?”对于粮食大量从外地调运,金连登认为这是浙江经济快速发展的表现。
浙江缺粮,东北却是个大粮仓。金连登介绍,东北平原作为我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其所在纬度农业气象条件优越,冷热变换很适合作物生长,水资源又十分充沛,开发潜力很大。就如原先的黑龙江“北大荒”,如今也变成了“米粮仓”。
因此无论是义乌种粮大户冯泽宝,还是金华种粮大户丰兆平,他们能够不远千里北上,在陌生的黑土地上种出粮食,都是金连登一手牵的线。“我们水稻研究所虽然办公地点在杭州,但却在全国各地跑,因此能较准确地把握各地种粮信息,起到‘媒人’的作用。”老金说。
2003年,在金连登的牵线搭桥下,冯泽宝在吉林永吉县万昌镇承包了5100亩土地;2004年,吉林通化农科院成功试种有机越光大米,想扩大规模种植,却苦于没有资金。老金知道后,就把一心想在东北发展有机米的丰兆平带到通化,与通化农科院所进行对接。“丰兆平在浙江就种植有机米,他的基地还是浙江最早取得有机认证的。他又想在东北发展有机米,双方就一拍即合了。”金连登说。
说起对东北情有独钟,老金向我们陈述了几点理由:首先东北地广人稀,留给浙江人发展的空间更大。其次,东北米质更适合现代人的口感。水稻分成籼米、粳米两大类。籼米一般适宜在南方种植,粳米适合在北方种植。但东北粳米生长周期长,一般要5个月左右,品种更优,口感更好。
“最关键的是,东北米种植方式更天然。这是东北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国其他种稻地区都不具备。”金连登解释道,东北天冷,一到冬天,气温降到零下二三十摄氏度,害虫都冻死了。病虫害减少,水稻农药使用量就相应减少,大米吃起来就更安全。
另外,东北种粮也是浙江粮食生产加工企业发展壮大、走向全国的必经之路。
浙江地少人多,粮食生产加工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到粮食主产地寻找资源。据了解,十年间,在东北的浙江种粮人,已“鸟枪换炮”数代:从当初的单枪匹马闯关东,到如今以企业化、规模化发展,并且创立自己的品牌。
浙江种粮人已不再满足于每百斤一两元的利润,而是就地建起粮仓、加工厂,为东北大米贴上自己的品牌,销往浙江、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国外。除了五芳斋、群飞等大众品牌,一枝秀、梧桐等高端品牌也迅速打开市场,市场价每斤可达数十元,仍供不应求。
南方有市场,北方有优质大米。“浙江人上东北种粮,实现了南北对接优势互补。”金连登说,从国家层面考虑,这场南北合作,不仅能让浙江人吃得饱、吃得好,保障浙江粮食安全,同时也能帮助东北粮食种销顺利走上市场轨道,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增加农户种粮收入。
【无论是冯泽宝,还是丰兆平,上东北种粮,都是金连登一手牵的线。老金对浙江农民北上种粮非常支持,因为这意味着浙江人能吃到更优质的稻米。】
吉林通化农科院副院长杨银阁——
北粮南运更经济
59岁的杨银阁,是位水稻育种专家,也是位典型的东北人,热情豪爽。得知我们到东北采访,他特意驱车两百多公里从通化赶到集安,要跟我们聊聊他对于浙江人东北种粮的看法和建议。
“浙江人在浙江本地种田,享受着各种补贴,我算了下,有好几百块一亩呢!我们现在吉林的田,也是在给浙江人种粮食,而且还是浙江人自己承包种植的,能不能也给部分补贴呢?”以东北人特有的爽直,一见到我们,杨银阁就开门见山。
杨银阁从包里拿出浙江今年出台的《关于做好调运东北粮食生产基地2012年自产粳稻费用补贴工作的通知》,通知上首次明确东北基地运粮回浙江的补贴。这个文件让他看到了希望,“既然运回去的能补贴,直接补到粮食基地不是更好吗?”
老杨明年就要退休了,他说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浙江把种粮补贴直接补到东北粮食基地上。“我既希望看到浙江人在东北的粮食基地更加稳固,也希望东北农民能够提高收入。”
老杨一辈子都在与水稻打交道,培育出许多水稻新品种。由他带头的各项科研项目,取得了省、市各级的多种荣誉。他与丰兆平合作的迎水村“水稻优质生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暨”越光等品种有机化栽培技术研究”,也是吉林省科技厅的计划项目。经过课题组的努力,他们研究出来的一套“稻萍蟹”有机化农业栽培技术(在水稻田建立水稻、水生植物细绿萍、河蟹的生态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们种的水稻,既不用农药化肥,也不用除草剂。肥料是有机肥,养上萍和蟹就是为了除草,每年产出蟹又能增加一批收入呢。”老杨说,到8月份,稻田里可有趣了,蛙儿叫,蟹儿跑。他们正在计划建立农庄,开发农业旅游观光项目,把有机农业效益做到最大化。
与浙江人接触多了,杨银阁思想也越加开放。他多次前往浙江考察,分析浙江与吉林的优劣势。老杨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仅通化地区共有水稻田120万亩,玉米、大豆210万亩。以水稻为例,自用粮约50%,能够外运的有60万亩,预计能够养活200多万人口,“够半个金华地区吃一年了!”而近些年,东北三省连年丰收。肥沃的黑土地,已成为国家可靠的大粮仓。
老杨很赞赏浙江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我不得不佩服浙江人精明。十年前,就有人到东北种粮,抢占先机。现在的情况越来越表明他们当初决策多么正确。”杨银阁说,这些年,凭借着满仓的粮食,东北三省成了我国南方销区省市的“米袋子”。为保证粮食流通顺畅,东北三省近年来不断加强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北粮南运”更加便捷。
另外,国务院公布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也提出,要在东北地区建成“现代化国家级商品粮基地,确保其具备稳定的粮食生产能力和商品粮供给能力”。目前,东北三省正在实施一个庞大的粮食增产计划,斥巨资加快当地的中低产田改造,计划用10年时间,使粮食生产能力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00亿公斤以上,进一步发挥其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
“这些利好消息,对于早已行动的浙江人来说,都是东北给的‘大礼包’。当然更为关键的是,要利用好这些好政策。”分析当前浙江种粮人的情况,老杨认为,在合作模式和机械化种植上,还需继续探讨。眼下,不少浙江种粮人与东北农民的合作较为松散,土地没有全部集中到自己手上,而吉林、辽宁两省水稻种植仍以一家一户为主,缺乏统一管理,统一植保,粮食品质容易参差不齐,影响米质总体水平。
【东北三省正在实施一个庞大的粮食增产计划,计划用10年时间,使粮食生产能力提高100亿公斤以上。研究了半辈子水稻育种的杨银阁,希望看到浙江人在东北的粮食基地更加稳固。】
- 金华市与安徽滁州建立粮食产销合作关系
- 多种粮有奖励 绍兴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
-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 长三角有大粮仓——长三角粮食流通信息化工作会议
- 嘉兴新增10个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 总数居全省第一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