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儋州9月24日讯 (记者 施宇翔) 1200年前,海南人是如何制盐的?这种古老的工艺有着怎样的特色?24日上午,参加2012网媒海南行活动的编辑记者们来到位于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新英湾区办事处南面的盐田村,来了解这项了不起的制盐工艺。
走进隐藏在盐田村深处的古盐田,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砚式盐槽沿着鹅卵石铺成的小路不规则分布着,小路两边野生植物繁茂,黑灰色的火山岩仿佛在传唱着古老的“盐歌”,向人们述说着这里遥远的历史,展示着千年来淳朴的民风,也向人们再现着盐工们晒盐的一派繁忙。同行的媒体记者编辑们对晒盐的过程十分好奇,相机的咔嚓声此起彼伏,大家围着解说员,详细了解着晒盐的工序。
这里的千年古盐田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总面积750亩,有7300多个形态各异的砚式盐槽,年产量500吨。目前,相关部门正着手千年古盐田的保护与传承。
据悉,这个千年古盐田汉朝时期已存在,是我国最早的一个日晒制盐点,也是我国最后一批保留原始日晒制盐方式的古盐场。当年,来自福建莆田的盐工在这块火山喷发后的土地上,将大块大块的火山岩凿成盐槽,在海水退朝后,用带齿的竹耙松土,经过反复过滤形成卤水,再将卤水直接舀进盐槽里,晒上一天,纯天然的海盐就这么产生了。解说员告诉记者,这可以称得上是洋浦的第一个工业项目。
据介绍,与我们平时吃的粗盐不同的是,用这种传统方法晒制的海盐,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老盐”均为自然结晶的细颗粒,咸中带甜,而且晒出的盐本身就含有碘元素,还具有消火的功效。解说员是盐田村本地姑娘,她告诉记者,平时村里人牙龈肿痛,只要含一口老盐水,很快就能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