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三农:乡村,熟悉又陌生
长子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传统的农村社会是一个半封闭的熟人社会,人们互相往来,互通有无,强调邻里之间保持和谐的关系。那时,村民家庭在经济上相差不多,心理上的界限也比较少。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和社会流动的增加,农民开始走出村庄,他们的视野更加广阔,人与人之间生产与生活的范围、内容和方式日益多元化,邻里关系趋向冷淡和陌生。同时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家庭生产的独立性增强了,农户之间因经济利益发生的争执也不断增多,如涉及债权、宅基地、田间地角的归属等问题。
陆学艺(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农村改革所引起的职业多样化、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和资产经营方式的多样化,改变了农村的分层结构。农民划分为农村干部、集体企业管理者、私营企业主、个体劳动者、智力型职业者、乡镇企业职工、农业劳动者、雇工、外聘工人和无职业者等10个阶层,但这些阶层还很不稳定,带有一定的过渡性。家庭对个人阶层身份的变迁仍有重要影响,各阶层同农业劳动和土地仍有或多成少的联系,个人阶层身份具有多重性,不同地区农民分层差异较大。随着农村改革和经济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这种农民的阶层分化将会进一步显现出来和稳定下来。
贺雪峰(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农村人口的自由流动,消费文化的普及,使老规矩难以发挥作用,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变得不稳定,人生“兑现”压力加大,农村社会逐渐地由一个熟人社会转变为半熟人社会,传统的价值观被金钱诱惑力所打碎,人际联系迅速理性化,地方性的传统和文化,被一个扩展的市场导向和消费导向的大文化所取代。
王晓毅(清华大学历史系):传统意义上远离市场,自给自足的农民社会正被市场经济瓦解,货币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他们的生产和生活。为了追逐货币收入,农民在不断地奔忙,在这个意义上说,农民也是理性的生产者,价格对他们形成了直接的刺激。在最近的几年,政府动用了经济利益的杠杆,通过保证农产品价格和提供补贴、减免税赋,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重新高涨,许多在外打工的农民纷纷回到农村,要求承包耕地。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农村的社会冲突也在增加,村民之间,村民与干部之间,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在不断发生。
- 一个村庄的变迁:白石村 人与地的爱恨情仇
- 传杭州一地块汞砷超标 环保部门:土壤已修复
- "解冻复苏"还是"过热反弹"? "躁动"之下看土地市场
- 丽水经济开发区用活低效闲置用地 亩均税收增3倍
- 台州9月份出让土地11宗 成交总金额1.49亿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