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老人在分配的新房里开心交谈。
浙江在线12月19日讯 1997年4月,杭州市九届一次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将拱宸桥地区旧城改造列为市政府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启动了改造工程。
昨天,大部分原来住在桥西历史保护街区的回迁户开始拿钥匙了。这批回迁户有252户,他们回迁安置的是锦秀兰庭小区。
锦秀兰庭安置房小区总建筑面积约6.8万平方米,共有5幢高层建筑。工程自2009年10月开工,今年12月竣工交付使用。
随着最后一批回迁户的安置,延续了15年的拱宸桥地区旧城改造完美收官。
最后一批回迁户开始领新房钥匙
昨天下午2点多,58岁的兰真理在儿子的陪同下,来到锦秀兰庭安置房小区拿钥匙。锦秀兰庭安置房位于拱墅区桥西区块,东临吉祥寺路,南至桥弄街,西临通益路,北至风景街,小区共有5幢高层建筑,兰真理的新房在1幢1单元十楼。
兰真理是老杭州人,大半辈子都住在拱宸桥地区。拱宸桥是一个工业区,住在这里的许多居民都是浙江麻纺厂、杭州第一棉纺厂等大中企业的职工,而兰真理原来是杭州开关厂的职工。
她对记者说,“我是眼看着拱宸桥一点一点发生变化的,现在是越变越漂亮了。如今,我也住上了自己的新房子,真是开心啊。”
兰真理小时候住在桥东,当儿子6岁时,一家人搬到桥西,住的是敬胜里1幢203室,这一住就是20多年。房子只有43平方米,关键是没有独立的卫生间,邻里4户人家一起共用一间公厕。
兰真理说,“公厕的门曾经还是破的,那时,儿子正好在处对象,准儿媳要上厕所,儿子只好去把守厕所的门,真是狼狈。”
如今,兰真理的孙女儿9岁了,儿子一家住在经济适用房,她则回迁安置锦秀兰庭,面积有78平方米。住得很宽裕,兰真理拿着钥匙高兴得合不拢嘴。
在昨天的交房现场,还来了一位年近九旬、须发皆白的老先生,他在儿子的搀扶下,赶到锦秀兰庭。“没想到,我这么大年纪了,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老人名叫郑宝发,原住在桥弄街13号,五年前,他家的老房子纳入了拆迁范围,老人开始在外租房过渡,天天盼着住上新房。在外过渡五年后,老人家终于赶在新年前拿到了新房的钥匙,特别激动。老人回迁的安置房,有80多平方米,他和儿女们商量,拿了钥匙就开始装修,明年春天,他要住进新房。
15年努力,万户棚户区居民住进宽敞的新房
拱宸桥地区曾是杭州的老工业基地,区域内有浙江麻纺织厂、杭州第一棉纺织厂、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杭州红雷丝织厂、八二五厂等一批大中型企业。
随着杭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该地区城市建设明显滞后,区域内的住宅小区、道路状况、基础设施条件日显落后。
1997年4月,在市九届一次人代会上,时任市长王永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拱宸桥地区旧城改造列为市政府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从而开启了庞大的旧城改造工程。
拱宸桥地区旧城改造南至登云路、北至石祥路、东至上塘路和红建河、西至巨州路,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分为桥东区块和桥西区块。
桥东区块南至登云路、北至石祥路、东至上塘路和红建河、西至京杭大运河,规划总面积113公顷,规划可建建筑面积101.3万平方米,拆迁总量约7600余户住户(共分九期拆迁安置)及300余家单位。
桥西区块南起登云路,北至石祥路,东起京杭大运河,西至衢州路,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34.37公顷,规划可建建筑面积126.67万平方米,拆迁约2000多户住户及100多家单位。
15年来,建成安置房100多万平方米,让1万多户棚户区的群众住上了宽敞明亮、环境优美的新房。特别是桥西历史保护街区首日拆迁642户,首开了电脑摇取回迁号的先河,仅用3个多月就提前完成了1000多户的拆迁任务。
这些新房包括拱北小区、定海西园、锦绣文澜阁等1个组团2个单体获得浙江省“钱江杯”优质工程奖,4个标段6个单体获得杭州市“西湖杯”优质工程奖,共计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安置房品质也是赢得了各方赞誉。
15年新建公建配套30万平方米,让居民享受品质生活
旧城改造不光让居民住得好,还要生活方便。15年来,拱宸桥地区新建了一批学校、农贸市场、公交中心等,公建配套达到了30万平方米,为住户创造了良好的居住、生活条件,进一步提高了安置房的品质和品位。
比如,建成卖鱼桥小学桥西校区、拱宸桥中学和小学、人民小学、树人小学以及幼儿园等,完善了教育设施,提高了教育水平。
另外,还建成了温州路和舟山路农贸市场、世纪联华超市、运河大饭店、南北商务楼等一批公建设施,同时,银行、邮局、餐饮娱乐等商贸服务设施一应俱全,让居住在拱宸桥地区的人们便捷生活,享受品质生活。
同时,15年的宸桥地区旧城改造工程新建和拓宽道路17公里,包括修建了金华路、丽水路、湖州街、衢州路、通益路等一批城市主干道路,建成了拱北公交中心。交通改善了,拱宸桥地区的群众出行更方便了。
“正是居住环境和配套设施的极大改善,拱宸桥地区成为了杭城精品住宅小区的聚集地,左岸花园、运河人家、信步闲庭、南北西岸、风景大院、大河宸章、德信臻园等70多万平方米商品房拔地而起,成为了广大市民安居乐业的新天地。
有居民感叹,“昔日为人嫌弃的棚户区,如今成为了倍受青睐的高品质居住区,不得不让人感叹拱宸桥地区的巨变。”
-新闻背景
拱宸桥旧城改造大事记
1997年12月:按照[1997]8号市政府常务会议纪要,杭州市拱宸桥地区旧城改造工程指挥部宣布成立,正式启动了拱宸桥地区旧城改造工程。
2001年5月:杭州市人民政府决定(杭府纪要[2001]69号),将拱宸桥桥西区块纳入拱宸桥地区旧城改造范围,标志着桥西区块旧城改造的正式启动。
2006年10月:运河文化广场、博物馆竣工,打响了拱墅运河文化的金名片,标志着桥东地区旧城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
2007年10月:启动桥西历史保护街区搬迁工作,首日搬迁642户,创造了拆迁奇迹,标志着桥西区块旧城改造取得重大进展。
2011年12月:桥东定海东园安置房交付使用,桥东地区最后一批回迁户入住新房,标志着桥东区块旧城改造全面完成。
2012年12月:桥西锦秀兰庭安置交付使用,拱宸桥地区最后一批回迁户入住新房,标志着拱宸桥地区旧城改造圆满完成。
-记者手记
记忆里的那座桥又活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刚结婚,因为妻子的外婆住在拱宸桥。过新年时,我都会陪她去外婆家吃团圆饭。外婆家很小,沿着运河边,只是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平房,还是简易房,没有卫生间,厨房也是自己后来搭建的。大小十几个亲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应该很热闹吧。可是,因为人多房子小,一间屋子根本坐不下,团圆饭是轮流吃的,小辈当然是放在最后面。
我没得吃,就先去逛拱宸桥,就这样认识了它,“这是一个破旧的棚户区,一个落没的老工业区,只有一条道路,来回开着电车;运河边的景色也很荒凉,拱宸桥好像被杭州主城区抛弃似的。”这是我第一次对拱宸桥地区的印象。
后来,外婆拆迁安置到拱北小区,居住环境大大改善。再后来,外婆过世了,我很少再来拱宸桥。它变得越来越模糊。直到2005年,我重新有了机会认识拱宸桥,它已不是我记忆里那座桥。熟悉的平房、破旧的电影院、拥挤的菜场都不见了,棚户区的居民开始陆续乔迁,新房又大又漂亮。
我发现这里不光房子造得有味道,学校、公交、电影院等配套也不断完善,运河广场也造起来了,广场上汇聚运河博物馆、茶楼、南北楼等一批精品工程,成了整个运河景观带的中心。广场上老人锻炼,孩子晒太阳,幸福就是这样简单。运河沿岸还有运河新天地、北星公园、石祥公园等绿地公园,拱宸桥地区老百姓的休闲生活是有滋有味。
“一河穿城过,碧水青山满城绿”,拱宸桥在我的记忆里又活了。
- 杭州黄龙商圈和拱宸桥元旦前后要推“微循环”措施
- 家住滨江上班在拱宸桥 试验地铁+水上巴士上下班
- 拱宸桥小学诗意德育引起全国关注 老师走下神坛
- 周老板的运沙船拱宸桥下被撞沉 水面油污影响不大
- 货船撞了拱宸桥 桥身目测无大碍 近期将做全面体检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