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见习记者汪洋 1月22日发自浙江台州 67岁的付敏足是台州市黄岩区上郑乡干坑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年近古稀的他,没能享受到安逸的晚年生活。7年来,他和老伴王兰芹每天的生活就是守在病床前,照顾不能自主呼吸的儿子。
一场车祸 小伙子失去了呼吸功能
在干坑村,付敏足一家简陋的几间土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房子建于1975年,房屋内除了一台电视机和一个嗡嗡作响的“山寨呼吸机”,再没有其它的家用电器了。
7年多来,付敏足30岁的儿子付学朋一直躺在病床上没能挪动一步。延续他生命的便是床边那台“山寨呼吸机”,看电视则成了他生活中唯一的娱乐。为了让儿子睡在床上也能看到电视,付敏足将电视机放在了2米多高的立柜上,电视机顶端几乎要接近房屋天花板了。
造成这一切的是7年前一场车祸,那场车祸破坏了付学鹏的呼吸中枢神经和运动神经,也破坏了这个家庭的幸福生活。
2006年3月8日傍晚7点多,付学朋下班后骑着摩托车到超市买东西,摩托车后面还载着他的同事金光华。摩托车行驶到金桥集团附近时,与迎面开过来的一辆轿车相撞,付学朋身受重伤。法院判决轿车车主一次性赔偿30多万元,而据付敏足夫妇说,治疗和维持费用已经花去110多万,其中七八十万都是亲戚们凑的。
为了给儿子看病,付敏足夫妇在起初的两年时间里辗转于台州与上海的几个大医院,上海的长征医院甚至还把车开到了他们家门口,但是都因为风险太大,没有给他做手术。
长期捏球导致指关节变形
为延续生命 他们发明了“山寨呼吸机”
由于呼吸中枢神经和运动神经受损,付学朋颈部以下部位几乎完全瘫痪,呼吸只能靠插在喉部的外接塑料管辅助进行。
“刚开始我们在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呼吸科住了四个月,依靠医院呼吸机维持儿子生命,但是住院的费用太贵了,一万块钱还坚持不到一个星期就没了。”两个老人只能将儿子送回家里,利用简易呼吸器帮助儿子手工呼吸。
这种简易呼吸器是一种人工急救苏醒球,球的一端有气管连接到喉管,需要不停捏动才能帮助呼吸。付敏足夫妇便每天24小时轮流守在病床前捏苏醒球。哪怕停止3分钟,儿子便会呼吸终止,失去生命。
开始的一年多时间里,全靠付敏足夫妇和两个女儿、女婿每天不间断捏球,有时候邻居也会过来帮忙。直到第二年四月份,付敏足的弟弟在电视里看到自制呼吸机的办法,才结束了完全依靠手工捏球来延续生命的日子。
他们模仿电视里的方法,买了电动机和调速器,再加装一个推动杆。电动机接通电源,带动调速器有规律地运转,之后与其连接的推动杆按相同频率挤压墙头的呼吸球,并通过管道将挤压出的空气送到病人喉部,帮助呼吸。
机器开动起来,每天需耗费五六块钱的电费,所以,两个老人只舍得晚上开,白天他们依然和以前一样捏苏醒球。
五年来,付敏足夫妇捏破了6个简易苏醒球,指关节也变得异常粗大。
看电视是儿子唯一的娱乐方式
哪怕有1%的希望 也愿意冒险做手术
付敏足今年67岁了,王兰芹今年也已经56岁。以后的生活怎么办?夫妻两人沉默半响,没有言语,王兰芹的眼角慢慢流下泪水。
王兰芹说,在儿子面前她从来都不流泪,怕影响儿子情绪。她说儿子只是身体瘫痪不能呼吸,头脑还是很清醒的,有时候也会简短交流,她不能放弃。
付敏足一共有五个兄弟。老大去世了,他是老二,下面还有三个弟弟都出去打工了,家里只有一个弟媳住在旁边,还有一个94岁的老母亲中风在床需要照顾。付敏足的两个女儿也都出嫁在外地,家庭并不宽裕,靠打工维持生计。
村政府为付敏足夫妇安排村里“保洁员”的工作,一年可以有4000元的收入。外出打扫时,他们就把呼吸机开起来。只要发现停电,立马往家赶。
对于付学朋来说,日复一日地躺着不动也是一种折磨。
“刚开始几年我还抱有康复的信念,后来几乎麻木了。如果有医生愿意给我做手术,哪怕只有1%的希望我也愿意尝试。”付学朋吃力地说,若有一天真能出现奇迹,他要好好地感谢爸妈,因为爸妈为他付出了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