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林娣在蓝莓园查看果树生长情况。
浙江日报新昌1月31日电
一大早,俞林娣赶到蓝莓果园查看苗木。“这两天天气好,土里可不能缺水。”她俯下身扒开落叶,捏起一把土仔细查看。
顺着林间小路,记者跟着她在蓝莓园里转起了圈。“看了这两天的两会报道,我们蓝莓种植户心里美滋滋的。”她笑着告诉记者。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培育农产品区域品牌……”俞林娣一口气说了很多,“报告里关于农业的内容振奋人心!”
在新昌,俞林娣被大家称为“蓝莓阿姨”。
现年50岁的俞林娣,出生在新昌农村。2007年,她在东北第一次看到蓝莓时,就有了引进蓝莓果树的冲动。“看到这么漂亮的果实,我就想能否把树苗带回老家去种。”她说,“蓝莓营养价值高,当地农民靠种这个发了财。”
现在,新昌的蓝莓专业合作社已经有成员156户,遍及全县10多个乡镇,种植面积达562亩,人均增收8696元。果农们跟着俞林娣走上了致富路。
由于合作社统一供货物资、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生产标准和品牌销售,还包收合格鲜果,这不仅保证了蓝莓的质量,还极大地调动了社员的积极性。合作社还建立了保鲜冷库和低温冷库,同时成立了全省首个“农残检测室”,只有检测合格的蓝莓才能对外销售。
为了延伸蓝莓产业链,2011年,合作社与当地一家企业联合成立了浙江万家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加强了科技合作。“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果农增收才有希望。”俞林娣说,“这几年种蓝莓,我对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的农业发展深有体会。”
正闲聊间,儒岙镇上道地村村民王均礼赶来咨询农技培训。他说:“没有技术可不行。以前一亩水稻总共收入3000多元,现在一亩蓝莓能收两万元。今年还从合作社拿到了10万元分红。”喜悦挂在他的脸上。
从果园出来,记者走进蓝莓研发实验室。蓝莓酒、蓝莓果汁,俞林娣自豪地介绍起自己的产品:“这些都是无添加剂的天然产品,新昌蓝莓果农的‘二次致富’就靠它们了!”现在,合作社的蓝莓已经进了超市,蓝莓酒和蓝莓果汁也摆上了高档酒店的餐桌。
“省里对三农问题越来越重视啦,我们的蓝莓产业肯定会越做越大。”谈及未来,俞林娣告诉记者,蓝莓产业只是刚开了个头。“接下来,还有千亩蓝莓精品示范园、3万亩订单式蓝莓生产基地、5个蓝莓系列深加工项目。”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