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5月3日讯(首席记者 童俊 通讯员 刘斌)五一小长假,杭州的上城区连续发生两起针对24小时便利店的夜间抢劫案。
便利店被抢235元
第一起案件发生在4月29日凌晨1点多,清泰街481号喜士多超市的收银台被人抢了。
便利店开在清泰街与城头巷交叉口。24小时营业,平时生意不错。
店面约150平方米,灯光明亮。从盒饭、饮料、肉包子到文具、杂志、餐巾纸……什么都卖。顾客大多是年轻人,买好食物,还会坐在店里翻翻杂志,吃完再走。
事发时,两个女店员值班。两人都没受伤,但吓得直发抖。两人告诉小营派出所民警,抢钱的是个年轻男子,戴着眼镜。先是买了一盒牛奶,站在角落里喝。“等到顾客都走光了,他突然冲到收银台,要我们把钱拿出来,手上有把刀子……”
男子抓了一叠钱往外走,牛奶也拿在手里。站在店门口,把牛奶喝光了才往城站方向跑去。便利店装了监控,但图像不是很清楚。
事后清点,便利店被抢235元。
嫌疑人落网
超市被抢1200多元
第二起案件发生在4月30日凌晨,望江路世纪联华超市遭遇抢劫,作案手法几乎如出一辙。超市的监控让民警一下子就确定了嫌疑人。
在监控里,记者看到,男子买了罐啤酒,一名女服务员正在给他结账。
就在收银机装钱的抽屉弹出来的一瞬间,男子突然掏出一把刀,上去一把搂住服务员。
女服务员被吓得不轻,但第一反应还是把抽屉给推了回去。“把钱拿出来。”服务员不肯打开,说:“我是打工的,说了不算。”
两个人僵持了很久,男子用手腕卡住服务员的脖子,用刀指着她的身体。最后,服务员还是打开了抽屉,男子抓了一把50元和20元的纸币。
抢到钱,男子没有马上走,因为这时候店里进来个客人。
最后,超市被抢了1200多元。

作案工具
落网时他已经踩好点准备晚上下手
案发后,上城巡特警大队对两起案情进行研判,通过监控录像,分析了嫌疑人的体貌特征、活动轨迹、作案手段,初步确定为同一人所为。
于是,从5月1日开始,在夜间,巡特警大队便衣中队以及上城治安防控机动队对案件易发的望江路、江城路、西湖大道及环城东路范围内的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超市和休闲足浴店开展巡查。
5月3日凌晨2点多,一名便衣队员在江城路发现了一名可疑男子。
跟踪发现,男子在江城路695号喜士多便利店门口向内张望许久,进入店后也不时向店外张望,在便利店内购买了啤酒和香烟。出门也没有走远,而是蹲在便利店南侧20米的一个路灯照不到的角落。男子一边喝酒,一边继续向便利店门口张望。
于是,附近巡查的警力立即从几个路口向男子围拢。
近距离观察后,发现该男子衣着体貌与便利店抢劫案的嫌疑人高度吻合。民警对男子进行了抓捕,当场摁倒在地。身上除了那把水果刀、几张银行卡、一个手机外,就剩下几个硬币了。
民警问他:“是不是还想动手?”
男子苦笑了两声:“没机会了。”
原来刚才那家便利店是他今晚想要下手的目标。
抢劫动机:找不到工作没有路费
经初步调查,男子姓王,中专毕业。
他交代得很痛快,“没错,前两天晚上的事情,是我干的。”
王某老家在四川,中专毕业,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原先在广东打工,在饭店做配菜员、服务员,几乎什么都做过。
今年他来到杭州,想找份工作,但一直没如愿。“去应聘的时候,用人单位总说要,登记完身份证后,又总是说人满了,叫我等通知。”
就这样,王某花光了身上所有的盘缠,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这就是他第一次下手的动机。
抢过第一次,尽管有了回家的路费,但王某发现,自己已经没法再过正常日子了。
“去火车站要身份证,昨天(5月2日)我也去过汽车南站,但一看到售票处这么多监控,就怕了。”
于是,王某说,他只能破罐子破摔,接着抢。
据王某交代,他还在姚园寺巷和石板桥抢了3次足浴店,但警方都没有接到报警。对此,警方还在进一步核实。
专找女营业员值班的便利店下手
上城巡特警大队副大队长隋瑞福介绍,王某每次抢劫都是这一套流程。
先在便利店周围逛个十几二十分钟,把里里外外都摸透了,再找个没客人的时机下手。每次他总是先去买点东西,本想趁结账的时候,服务员打开抽屉,拿了钱就跑。
作案的时候,王某自己也怕得要命,所以他总是选只有女营业员的便利店,“我也害怕,女的好控制。”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便利店都是年轻女性在上夜班。缺少安全防范培训及措施,让安全问题成了不少女店员的心病。
对此,警方提醒,24小时营业场所包括便利店、小超市及加油站等,都要加强防范措施。不要将大额营业款放在店里;一定要安装紧急报警系统,报警器要安装在营业员最方便控制的范围内;有条件的便利店还可以安装收银机安全防护罩,在其主要通道安装电视监控系统,震慑伺机作案的犯罪分子。
一旦发生抢劫,民警说,除了要尽早按报警器外,还要沉着周旋拖延时间以便警方赶到,并记下歹徒相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