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专题
编者按:近年来,由于意外伤害引起的儿童死亡事件不断增加。溺水、交通事故、食物中毒等严重威胁儿童的生命安全。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人明知有些环境、有些行为对孩子造成安全隐患,但始终抱有侥幸心理。久而久之,人们就养成了一种“集体侥幸”的习惯。 事故隐患就此已埋下祸根,安全就很难保障了。
不发生事故是偶然,发生事故便成了必然。为了孩子的安全,我们别无选择。
浙江在线杭州5月31日讯(记者 施宇翔 通讯员 王雪飞)看到这张照片,如果你以为这些硬币、电池、杂物是哪个废品收购站的,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你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些杂物可都是从小朋友的肚子里“取”出来的。
随着炎热的夏季到来,儿童误食异物导致的病例又呈现增加趋势,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省儿保)这几天几乎每天都要接到一起以上这样的病例。在医院的胃镜室,记者看到了这样一个堆满几百枚硬币和各类杂物的箱子,这是近5年来,省儿保通过胃镜从孩子肠胃里取出误食的异物,着实触目惊心。
记者实地调查 近半数家长骑电动车时把孩子放在踏板上
电梯"咬人"敲响安全警钟 带小孩的家长要多一分谨慎
儿童高空坠楼成意外伤害主因 隐患地带需常检查
妈妈哄骗“吃什么长什么”孩子吞下硬币
半个月前,杭州市中医院一个小孩凄惨的哭声让人揪心。
原来,一名4岁多的小男孩从家里的窗台下拿了一瓶药,当做糖果都吃了下去。
家中看到小男孩在家摇摇晃晃,才发现出了事,赶紧送了医院。
经过洗胃,小男孩脱离了危险。
5月初发生在浙江平阳的一个例子,则更让人唏嘘不已。
6岁的小女孩小兰(化名)吞下了一枚1元硬币。
小兰之所以吞下这枚硬币,是因为听信了妈妈的一个“谎言”。
妈妈之前告诉她,“西瓜吃到肚子里会再长出一个西瓜。”
小兰信以为真,于是把钱币也吞了下去, “以后我会有很多零花钱了。”小兰一脸天真地告诉妈妈。
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林炎琴认为,小女孩产生“吃西瓜子长西瓜,所以吃硬币会长出零花钱”的想法,这跟家长教育方式有关,也和小孩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关。
小孩子因为认知能力不足,经验缺乏,搞不清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但同时,小孩子又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模仿性,而且容易把自己的想象、愿望当成现实。
所以家长有时候无意中一个“善意”的谎言,往往会误导孩子,甚至发生悲剧。
误食异物的孩子90%以上来自农民工家庭
在省儿保胃镜室,护士江丽琴从柜子里拿出一个沉重的箱子,打开一看,里面是好几百枚硬币、钥匙、发夹、电池等杂物。
这些异物,是医院近五年来从误食孩子的胃中取出的。
江丽琴称,一般情况下,3岁前的儿童误吞异物的可能性较大,从医院接诊的情况看也是如此。
有些情况下,儿童吞下异物后,可以经食道、胃、肠排出,但由于儿童吞下的异物五花八门,很多情况下会卡在食管、胃等部门,这样就要借助工具取出。
一般的异物可以借助胃镜,但有些异物,连用胃镜都没办法,那就要进行手术。
江丽琴说,有一位患儿不小心将枣核吞了下去,由于枣核比较大又两头尖,用胃镜的镊子不好夹取,取出过程中也易伤到肠胃,所以最后只能通过手术取出。
“小孩能吞下这些异物,和家庭的教育应该也有关系。”江丽琴称,她仔细研究过吞食异物的孩子,结果发现他们的家长90%以上来自外来务工人员。
“可能他们平时比较忙,疏于对孩子的看管,有时候随便扔给孩子一个玩具,但殊不知小孩的心智还没发育完全,很容易将这些东西吃进去。”
省儿保每天都要为一个孩子取出误食异物
省儿保消化科陈飞波主任告诉记者,从他们医院统计的情况看,一个月接诊误食异物的儿童,在30多个左右。随着夏季的到来,这个数字很可能会上升。
“很多家长为了哄孩子,会把一些硬币、发夹之类的东西交给孩子。”陈飞波称,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低龄儿童有这个天性,喜欢把东西放在嘴里咬,一旦笑一下或者哭一下,口中的东西就很可能滑入孩子食道,所以家长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对这一块引起重视。
陈飞波还指出,孩子吞下的某些异物是很危险的,如果不及时取出,可与消化道黏膜摩擦,引起黏膜糜烂、出血、甚至发生穿孔,造成腹膜炎,威胁孩子的生命安全。所以家长一定要加强对婴幼儿的监护,不要给孩子玩硬币、项链戒指等,婴幼儿衣服上尽量少佩戴饰物,以免误食。一旦孩子发生误食异物后,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