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萧山8月12日讯 (记者 李利) “今天各泵站继续开机……到潮前1小时停机,潮后根据水质情况自行引潮……”早上7点半,萧山江边排灌站站长朱志良的手机和往常一样收到了一条短信。“继续开机抽水……”看完短信,他拿起电话将这一指令传达给了泵站的值班人员。
从7月15日开始,重复的指令朱志良已经下到了29次。在他和泵站其他同事的坚守下,钱塘江的潮水以每秒50立方米的流速抽入萧山、滨江等地的内河网络,滋润这个烈日下干渴的大地……
全省旱情加剧,省防指启动抗旱Ⅲ级应急响应
今年7月1日出梅以来,副热带高压异常稳定地控制着浙江大部分地区。全省经历了两轮高温少雨天气。气温高、时间长、降雨少、蒸发大直接导致我省部分地区受旱。目前,时节已过立秋,高温却在持续,全省的旱情仍在加剧。
据省防指统计,截至8月10日,高温干旱已导致全省103条小河流断流,82座小水库和山塘干涸; 41.7万人和6.3万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312千公顷农作物受旱,其中:轻旱215千公顷,重旱78千公顷,干枯20千公顷;有76千公顷水田缺水,92千公顷旱地缺墒。
按照《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的规定,省防指已于前日将抗旱应急响应由Ⅳ级提升为Ⅲ级,并下发通知要求受干旱影响地区按预案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切实做好防旱抗旱各项工作。

萧山江边排灌站
农作物受旱严重,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尚无威胁
“虽然大旱导致百来条小河断流,近百座水库山塘干涸,但是得益于近些年兴修水利的结果。全省并未发生大规模的供水困难。”省防指办副主任赵法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量239.4亿立方米,蓄水率74.8%,主要供水水库一般能保证两个月左右及以上的正常供水,若采取应急控制供水措施,供水时间还可长一些。
相比之下,农作物的就没有这么运气了。一些没有灌溉条件的农田土壤缺墒严重,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同时,一些农作物即使具备灌溉条件,但也被持续的高温严重灼伤。
据省农业部门统计,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730.8万亩,成灾面积300.6万亩,绝收56.3万亩。预计农业生产直接经济损失约31.3亿元。

浙东引水工程
小区域排灌垮区域调水,水利工程护航工农生产
当然,并不是所有地区的农作物都会在大旱面前低头。文章开头提到的朱志良以及他的同事们从事的便是防旱排涝工作。在他们的守护下,身后845平方公里,近80万亩良田中的作物仍在烈日当中茁壮成长。
“我们萧山水利人有句话叫做‘越涝越干、越旱越满’。”朱志良得意地说,我们背靠着钱塘江,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在灌排系统的帮助下,只要钱塘江不干涸我们灌区内的河网水位就不会有问题。
每个排灌站的工作原理其实非常简单。一般都是十几台或者几十台大型抽水机不停地抽水,然后根据钱塘江与灌区内河网的水位开启不同的闸门,实现抽水或者排水功能。
“现在天热干旱,我们除了在钱江潮过来的时候关机让潮水自行引流之外,其余时间几乎全部在向灌区内河网抽水。”朱志良告诉记者,仅仅他的站每天就能抽水约432万立方米,而整个灌区河网内向他这样的排灌站还有2座。
因为背靠钱塘江,萧山等地可以运用小区域排灌系统解决旱涝问题,但是那些地理位置并不理想的地区则需要跨区域调水来解燃眉之急。
据了解,本世纪以来,我省兴建了浙东引水、舟山大陆引水、乌溪江引水等一批跨流域调水工程。项目的投运使得我省一些传统旱区的抗旱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数据显示,目前浙东引水工程萧山枢纽已引供水4200万立方米;乌溪江引水工程已向灌区引供水2250万立方米,其中向金华引供水750万立方米。舟山大陆引水、长潭二期供水(供玉环)、乐清楠溪江引水、洞头大陆引水的每日分别有8.2万立方米、3万立方米、20万立方米和1.2万立方米,温州珊溪平苍引水工程已做好引调水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