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16日讯 建德有个夏晓明,许多人都听过、见过。他是一名普通的保安员,每个月拿着不高的收入,因为一直热心公益事业,曾被评为2012年“最美杭州人”,提名过“杭州市道德模范”;2011年入选“建德市十大感动人物”,杭州市红十字会“优秀志愿者”;2010年荣获建德市“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称号;他逢人就有“三劝”:劝人献血,劝人捐献造血干细胞,还有器官捐献……有人说他“痴”、“傻”,有人赞他是平民英雄。而面对褒贬不一的评价,夏晓明总是轻描淡写地说一句:“我就是个志愿者。”
8月12日,周日的早上,对夏晓明和他的志愿者团队来说,并不意味着休息,这恰恰是他们一周志愿活动的开始。
7时左右,空气渐渐开始发烫,12名志愿者集合在新安江广场,他们的任务是:疏导交通秩序。
周日,上街服务去
当天到场的12名志愿者,有学生、上班族,还有退休的老人。简单集合完毕之后,换上志愿者服装,大家手拿两面小旗,站在人行道附近,引导、劝导来往的行人。
天气炎热,为了保证志愿队员的安全,防止中暑,服务时间提前到早上7点,这对很多队员来说,也是个挑战。
“我们团队里的年轻人比较多,早起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太难了。”一名队员说,“我平时上班的时候早上7点才起床,为了参加志愿活动,6点多就要爬起来了。”虽然在抱怨天气热,抱怨起床困难,但是志愿服务中的严谨与认真,却让人感觉到,这些人很重视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烈日下,能在阴凉的地方站着就是奢侈。对于团队里的姑娘来说,在这种热得恨不能把自己扒光了的天气里,还是坚持穿长衣长袖。“防晒霜顶不了一天,还是多穿点衣服,倒是防晒又隔热。”这名姑娘已经第四次当交通劝导员了。
对于这些志愿者来说,累一点热一点倒还能忍受,最大的煎熬则是市民的不理解。在维持交通秩序的时候,遇到闯红灯的行人,志愿者们一般都是口头制止,有些行人会停下,但是有些行人却不顾劝导,继续往前走。
“有时候也会说些不好听的话,说我们多管闲事什么的。”志愿者小王说,“心里肯定有些别扭,但是也没办法,早高峰的时候来往车辆那么多,万一出意外了怎么办。”
志愿者团队队长夏晓明告诉笔者,其实他从心里感谢这些志愿者:“天气那么热,他们在这里服务也没什么回报,纯粹靠的是颗公益心。”
在夏晓明看来,这种交通劝导志愿服务必须要长期坚持下去,“一次两次没什么效果,时间长了,市民养成习惯了,目的才算达到。”
夏晓明其人
51岁的夏晓明已经记不得自己到底什么时候开始志愿服务的了,近几年来,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有人说他“大爱无疆”,也有人说他“为名作秀”,而对于这些,夏晓明却不怎么在乎。
“很多人说我傻,也有闲言碎语说我作秀,但是如果我能作一辈子秀,这也是一件好事。”
夏晓明是建德市第一名人体器官捐献者,他有“三劝”:劝人献血,劝人献造血干细胞,劝人捐献器官。
“劝人献血倒不难,难的是劝人捐献器官。”开始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不理解他的行为,甚至有人恶言相向,无奈之下,夏晓明只能先从自己的“身边人”入手:97岁的老父亲,高二的儿子,还有自己的妻子。
在他的努力下,2011年,建德一共有21名志愿者填写了器官捐献志愿书。
做好事已经是夏晓明的习惯。造纸厂着火,他奋不顾身去救人;看见老人出车祸就把老人送到医院,自己垫付医药费;2008年和2010年,他两次跳进新安江救出溺水者;大年三十晚上在白沙大桥上铲雪开路……
夏晓明的行为也带动了建德一大批志愿者的兴起。
“今天来的志愿者,好多都是从网上招募的,有的是通过微博,主动跟我联系,想参加志愿服务的。”说起自己的志愿者团队,夏晓明很是欣慰,“现在我们周一到周五到医院做志愿服务,周末就来当交通劝导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我们,我们也只是尽己所能为社会传递一些正能量吧。”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