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观察】:严惩非法性别鉴定任重道远
“我们只是揭开了冰山一角。”义乌计生委相关人士表示,近年来,不仅是义乌,浙江省乃至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呈持续偏高态势。
一次地下鉴定即可获利数千元,在河南郑州甚至成为一种灰色产业链。从信息发布、业务联系、人际介绍、专车接送、望风跟踪、实施鉴定,已形成分工明确的“一条龙”,每个环节单向联系,面对违法鉴定犯罪人员的猖狂,涉案人员多、时间跨度长,义乌市破获的跨省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的多个团伙案件,表明了当地打击非法性别鉴定的决心。但是,其中的问题和困难也着实让人们感到任重而道远。
首先是立法滞后。
比如此次抓获的王二敏团伙中的为首人员,2010年就曾经就因非法性别鉴定被以非法行医罪被判刑,2012年刑满后立即重操旧业。根据现行法律,非法胎儿性别鉴定行为本身只能按非法行医定罪,刑期基本也不超过三年,也给一些本身具有合法行医资格的专业人士“害群之马”有可乘之机。
计生委人士表示,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没有明确追究从事非法鉴定胎儿性别行为的刑事责任,建议国家人口计生委力争全国人大常委会尽快在《刑法》修正案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法律法规中添加相应内容,为依法查处案件提供有法可依的法律环境。
其次是区域协作配合不力。
参加异地打击的办案民警吐苦水,由于地域管辖、部门利益的因素,区域配合不力,全国各地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尚未形成严打态势和“一盘棋”格局。对于跨区域的案件,当地配合、重视程度不够。
义乌警方和计生委人员前往郑州暗访多次,发现当地非法鉴定的机构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黑色产业,如果没有内部人员介绍,陌生人很难靠近。
同时,各地的打击力度也不平衡。本地查得紧,孕妇就到其他地方去做性别鉴定。像义乌、金华等地的孕妇多去郑州等地进行鉴定,单靠义乌这样一个区县市去跨省打击显然“鞭长莫及”。
另一方面,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存在不平衡现象。以现住地管理体制未能真正得到落实,产生现住地管不好、户籍地无法管的现象,导致育龄群众暗婚暗育、出生女婴漏报,特别是持证孕妇隐瞒孕情,非法鉴定胎儿性别行为更加隐蔽,难以查处。
因此,义乌计生委表示,建议争取国家出台政策,采取措施,建立协作治理机制,消灭管理盲区,形成上下内外结合、联防联治,综合治理的“全国一盘棋”。
相关社会经济刺激政策的影响。
一些政策如土地征用补偿按人头落实,造成收益反差,不仅刺激了政策外生育,也影响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如旧村改造、水库移民安置分配土地等政策也会对男孩户多分、女孩户少分,直接刺激了选择性别生育。
重男轻女思想在农村地区仍较为突出。
在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现有的奖励、优惠、扶助政策标准低、发放面窄,导向作用不明显。
除了在农村地区,金华、温州、台州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重男轻女观念仍然比较突出。特别是不少经商的小老板和企业家,始终认为家产是“传儿不传女”的。
这种现象,从义乌警方破获的两个犯罪团伙中可见一斑。他们以浙江地区为重点招揽生意,主要集中在温州、台州、金华等地。
为了遏制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的现状,国家6部委曾联合开展了为期8个月的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两非”专项整治行动。
《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指出,中国将继续严厉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行为,使2015年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得到有效改善,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至115以下。
实现这个数字,我们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