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经验新演绎(一)
【编者按】:20世纪60年代初,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1963年11月,毛泽东同志就曾亲笔批示要求各地仿效并推广。50年来,“枫桥经验”已成为新时期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典范。即日起,本网推出系列特稿“枫桥经验新演绎”。
浙江在线杭州10月10日讯(记者 潘杰) “叶兰花,你不叫我过好日子,我也不让你过好日子。”
电话那头是一个男人粗犷的嗓音,语气咄咄逼人,甚至带些威胁口吻。今年4月,当时在市委组织部开会的叶兰花接到了这个电话,她是衢州市柯城区兴华社区的社工,以调解矛盾闻名。
会后,叶兰花立即与男子联系,并与社区干部上门解决困难,顺利平息了矛盾。目前,以她名字命名的“兰花热线工作室”已在全区范围推广。
一朵“兰花”沁润社区居民
两千多矛盾纠纷调处率超98%
48岁的叶兰花曾是柯城区法院的一名人民陪审员,这份工作让她对矛盾产生和化解有了完整全面的认识。7年前,她开始到荷花街道兴华社区工作,做起了群众矛盾调解处置的工作。
尽管因为通晓法律常识,调处工作比较顺利,但叶兰花发现很多矛盾纠纷都可能升级。2010年3月,她用自己的手机号码自费开通了衢州市首条公益性调解服务热线——兰花热线。
随着人际传播和媒体关注,她的手机真正成为了“热线”,每天都是几十个电话,且不分昼夜。甚至有江西、安徽的老百姓,通过网上公布的电话向她求助。
前年,叶兰花的母亲病重住院,她每天都去医院陪夜。一晚,有社区居民打电话告诉她,自己18岁的儿子性格叛逆,经常与她吵架后出走。叶兰花只好匆匆小别母亲,面对面和小伙子谈心,之后坚持以电话或短信沟通,最终打开了他的心结。
调处劝架时几次被居民打伤,经常凌晨被电话惊醒,双休日几乎成了调解日……繁忙背后,叶兰花也经历了太多辛酸,但她从来没放弃。由于长期参与调处,叶兰花的嗓子已明显干哑,但每个纠纷调处成功都会给她动力。
据统计,自2010年“兰花热线”开通至今,共受理居民求助及纠纷案件2125起,调处了2083起,调处率达到98%。
如今,她的“兰花热线”有7名社区干部组成,各司其职参与调解。柯城区去年在全区乡镇街道推广成立“兰花热线工作室”,将这一载体转向社区工作者全覆盖,由单一接电话升级为集合电、网、信、访功能的综合性平台,形成了矛盾纠纷调处的“七步法”。
“小巷法官”走进常住社区
禽流感期间解决养鸽纠纷
“各位居民,下午好,我们是来自鄞州法院的小巷法官,今后我们将常驻彩虹社区,为大家普及法律知识,解答法律难点。”
两年前的7月12日,四名住在鄞州区中河街道彩虹社区的法官亮相小区,开启了社区法律服务的新模式。所谓“小巷法官”,即一人双岗的创新,以法官所居住社区为辐射中心,利用属地优势开展业外法律服务。
“小巷法官”的服务时间固定在每周五下午,接受买卖纠纷、民间借贷、婚姻财产等各类法律咨询。在彩虹社区居委会二楼的调解室内,每个法官的专长都清楚的标注在墙上,方便社区居民择人询问。
对于周五之外的法律求助,如果事态紧急,居民还可以通过电话预约法官,从而第一时间得到帮助。
彩虹社区最早由旧村改造建设而成,是集商住和拆迁于一体的混合型社区。今年4月,正值H7N9禽流感病毒肆虐,社区下辖的金地国际花园有顶楼住户在家大量饲养信鸽,最多的时候有近60只,产生了大量的粪便,居民反映强烈。
社区干部多次上门劝阻效果都不明显,“小巷法官”陈文生知道情况后,多番到住户家中以法律知识劝导。经过不懈努力,住户自行清理了鸽棚,只留了四五只信鸽。
81岁的张明年老人买卖房产时,拿着合同找到“小巷法官”卢树立,一下子找出了20多个漏洞。
鄞州法院团委书记毛冠达告诉记者,“小巷法官”试点到推行以来,两年内接待群众900余人次,解决了各类纠纷80余起。目前,有64名法官在各个社区提供法律服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