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舌尖2》 文艺青年科学青年 “吃”法不一样
2013年12月16日 04:16:09

  《舌尖上的中国2》片花

   浙江在线12月16日讯 陈晓卿,《舌尖上的中国》(以下简称《舌尖》)系列纪录片总导演,美食专栏作家。

  云无心,美国普渡大学食品工程学博士,用独立的立场给公众解释美食的科学问题。

  一位文艺青年,一位科学青年,因为都研究“吃”,相会在《舌尖2》摄制组。

  昨天下午,在浙江省科技馆,两位为大家讲述,即将在2014年春节期间播出的《舌尖2》里,那些关于吃的故事。

  蜂蜜

  好吃就行了

  陈导在现场首次放映了《舌尖2》的几个片花。其中一个讲追蜂人的故事:一对四川乐山的夫妇,每年花300天时间穿越秦岭。他们像行吟诗人一般,从家乡一路走到甘肃山丹军马场。一路上,他们不停地换地方,为的是给蜜蜂制造最佳的采蜜环境。

  “这是人们初始的冲动,蜜蜂实际上是人类对甜味追求的第一步。”陈导开口就把美食话题引到科学的康庄大道上去。

  事实上,云博士也做过一件关于蜂蜜的很文艺的事——他曾经跟着蜜蜂“飞”,用科学数据统计出,蜜蜂平均采集1公斤蜂蜜,需要飞20万公里。

  云博士对蜂蜜的问题很有发言权:“甜味代表着人类迅速得到的能量,蜂蜜是祖先从大自然中最早能直接得到的糖,它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至于说,人们讲蜂蜜所含有的对人体有进补作用的那些微量元素,其实不到1%。现在大家认为蜂蜜有这样那样的好处,可能还是源于我们儿时对背着蜂箱到处跑的追蜂人的崇拜。”

  “蜂蜜里头,像紫云英蜂蜜味道清淡,槐花蜜、枣花蜜,香味就特别浓。蜂蜜的归类,是工业化过程中增加了香味剂,还是确实从不同的花里提炼了不同的蜜蜂?”陈导向云博士请教。

  “你买到的蜂蜜,是不同的原料,在一起经过标准化处理、封装后的产品。这个过程中,是可以加入一些其他成分来调节口味、黏度等影响口感的因素的。所以从超市买到的产品,其实不完全是天然得到的。我的建议呢,对于个人来说,吃着好吃就行了,不要追究那个蜂蜜是怎么回事了。”

  煲汤

  千万别把肉扔了

  在《舌尖2》里有一个故事,讲的是月子菜的事。一个四川女孩,嫁给广东人。她要做妈妈了,家里就想着给大肚子吃点什么补身子。这双方家长一商量,几乎要动手,男方家里认为要吃猪脚,女方家主张吃糟蛋。结果,他们取了个双方共同认可的补方,煲汤。

  他们认为煲汤特别有营养,而且汤煲得越久营养越丰富。

  “我们差一点就相信他们了,幸好我们有云老师。”陈导说,因为云老师的建议,让这个故事呈现了一个非常戏剧性的结局。“至于结局是什么,现在不便剧透。请云老师说一下关于汤的事。”

  “食品科学中有一条基本原则——任何食品加工过程,都不会增加营养,只会破坏营养。”

  不少人都认为,煲汤后的食材没有营养。云博士说,问题就在这里,“煲汤的过程是把固体成分中的一些营养成分,萃取到汤里,就是说实际上只是一个转移。”

  比如肉、骨头,这些东西在加热过程中,会把蛋白质分解成香味物质的小分子,产生核苷酸、谷氨酸。这些物质跑到汤里,汤自然格外叫人馋涎。

  “但是这些香味的物质,并不是很有营养,跟你放味精是一样的。而且在煲汤过程中,还有一些营养物质其实是损失掉了。其实煲完汤以后,多数的营养仍然在肉块里和别的固体里。”

  所以,科学青年又给小清新上一课:一锅汤,汤水里的营养其实没有肉多,千万别咕咚咕咚汤喝了个饱,就把里头的肉给扔了。

  挂面

  为什么一定要加苏打

  还有一段从未公开过的片花,讲的是八百里青川一根面的故事,记录某地山里一对老夫妻,手工做挂面的过程。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的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农耕文明,也是科学的存在。当时摄制组就发了一问给云博士:面里为什么要加苏打(碳酸钠),让它有弹性?”

  “因为小麦面粉中的骨胶蛋白非常特殊,加水后,骨胶蛋白会彼此粘连。加了苏打,骨胶蛋白的蛋白分子,会更好地连成网状,吃起来就是那种有‘筋斗’的嚼劲。”

  “我琢磨着还有一个科学原因,不放苏打的面,下了之后的汤叫混汤,成面糊糊了。加了苏打之后,一碗面煮完之后可以再煮。”

  怪不得作家陆文夫的小说《美食家》里,主人公朱自冶每天早上起得很早,目的是为了要吃到面馆里的第一碗面。煮第一碗面时,水最清、面最爽。

  文艺青年陈导给这嚼劲做了个注脚:“粤语中有一个词形容得好——弹牙。是那种又光滑又有弹性的面条。

  陈导总是笑称:“摄制组每个月给顾问云博士发了几十、上百封邮件,多是‘吃饱了撑着’的问题,但这确实让我们的拍摄更有目的性,制作过程中少犯些错误。”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 记者 章咪佳 文/摄 编辑: 陈铖
的哥留守想多赚 不料上迈巴赫

的哥留守想多赚 不料上迈巴赫

每日关注
  • 情人节"超级临时工" 送花赚四五百懂包花能日进三千
  • 浙江传媒学院今天校考 大堆帅哥美女开房待考
  • 10元2箭射中带走 永嘉楠溪江景区活鸡射箭被叫停
  • 桐庐闲置农居房能租赁流转 城里人在农村也可以有房
  • 从300元降为80元 杭州一公园地下车库超低价包月
相关阅读
  • 《舌尖上的中国》"催热"安昌腊肠
  • 酒企砸17亿争央视标王 浙企搭车《舌尖上的中国Ⅱ》
  • 《舌尖上的中国》为何挑中“湖州太湖蟹”?
  • 《舌尖上的中国》火了包根基—竹农成形象代言人
  • “拿来”绍兴版《舌尖上的中国》 厨师各地学秘诀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浙江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