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错峰限行”措施调整民调工作开始的消息,在杭州立即炸开了锅,不少敏感的市民揣测,这份问卷的推出意味着“错峰限行”措施是不是要调整了,是延长限行时间还是将全天限行?
两年来,大家眼见“错峰限行”的效果,从成效显著到渐打折扣,再到现在几乎消失殆尽,不少网友质疑:扩大“错峰限行”时间段,确实不失为一种时段性控制车辆数量的办法,可是,如果只扩大“错峰限行”时间段而去不控制机动车上牌量,是不是两年以后,我们又将面临与现在同样的尴尬?
对于“错峰限行”措施调整中提到的考虑把错峰时间从目前的每天7:00—8:30、17:00—18:30进一步扩大,不少上班地点离家比较远的市民,都表示压力很大。
如果限行时间进一步扩大,限行当天方小姐开车上下班几乎就不可能了。她罗列出了3种解决方案:一是从家里开车行至限行区边界的古墩路,找地方停车后再换乘公交车,预计要花2个多小时到单位;二是直接从家门口乘坐公交车到单位,路上要两三个小时还得换两辆车;三是再购置一辆车,作为限行当天的代步车。至于打车,方小姐根本就不指望。
经过比较后,方小姐说,如果真的扩大限行时间,她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再买辆车。
昨天的晚高峰,首先起势就是钱江三桥附近。钱江三桥清江路下桥口,下午3点开始就排起了长队,到5点左右,富春路也跟上了暴堵的节奏,下桥后秋涛路和隔壁的新塘路更是堵成一片。所以,从滨江进城的车,几乎就是龟速前行。
等到6点左右,记者在武林路附近采访完返回,这条路的通行情况还比较平稳,但延安路和体育场路这两条主干道,此时都已经有些不堪重负了:延安路南向北往体育场路方向,车尾已经排到了百井坊巷口;体育场路中河北路口,西向东排队到了中山北路口,东向西方向排队过了浙大御跸校区。
7点半左右,车流总算开始回落。
记者依稀记得,2011年10月8日实施机动车“错峰限行”措施实施后,早晚高峰的交通,的确好了一段时间:推行后的第一天,大家刚刚过完国庆假期,很多市民都觉得在马路上“车子一下子少了很多”,走在主干道和高架上,都有恍如隔世的感觉。
随着时间的推移,2年前的“错峰限行”措施,似乎又有些“力不从心”了。据交警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0月底,杭州城区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110万,是当时保有量的1.39倍,其成效已经被快速增长的机动车保有量所填平。
这次关于是否需要对“错峰限行”措施调整的民调,也是在机动车保有量激增以及道路基础设施大规模施工的情况下展开的。
昨天上午,杭州市公安交警部门发布消息称,杭州市“错峰限行”措施调整民调工作已开始,广大市民可通过多种方式参与问卷调查。
随后,记者从杭州市公安交通信息网上找到了这份问卷,发现这份问卷是针对在2011年10月8日起实施的机动车“错峰限行”措施后,对缓解交通拥堵的作用、成效、现状以及在继续实施机动车“错峰限行”的基础上,调整限行管理措施等情况。
记者发现,这份问卷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就目前的“错峰限行”的政策下,是否需要就目前的交通情况继续调整限行措施。
记者打开问卷后发现,整份问卷一共罗列了19个问题,统计了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拥有车辆数、活动的区域以及对于杭州交通现状的看法。
昨天本报联合大浙网,将这份问卷也重新做了一次调查。被调查者中,47.37%的人家中只有一辆车,私家车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大多数人的工作单位都在限行区域内。超过一半以上被调查者认为,目前交通现状属于非常拥堵,拥堵时段主要在于早晚高峰,超过一半以上人认为目前的“错峰限行”措施效果非常一般。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目前能够调整的也只有“错峰限行”的时段以及对于外地车辆的管理,换句话说,就是把目前“错峰限行”的时间段从早晚高峰扩大到更广的时间段,可能是延迟一两个小时,也有可能是一整天,但是这个要以最终的政策为准。
“对于外地车辆的管理,则可以参照北京、上海等城市,这些城市也明确提出,在高峰期间,外地车辆不能上高架或者是进入最拥挤的路段。”这位业内人士说,“当然,一切也都有待考证,因为杭州的情况跟北京、上海这些直辖市毕竟不一样,要综合全省来考虑。”
大多数网友,都认为只要公交配套最大程度完善了,很多人自然而然就不会考虑自己开车。
网友“蝴蝶小姐要冒险”说:“错峰限行治标,完善公共交通才是治本之策。人让人、人让路还是路让人?加快高架、快速路建设,完善地铁、公交基础公共体系,倡导环保出行、集约出行,形成良好的公共交通社会意识,才能根本解决杭城交通问题。”
而“XXXIHHULW”则提出了更现实的问题:“我发现说要限行的,都是家住得近的、不愁出行的那些人,住得远的人,要是限行了,每天二三十公里的路挤公交,得挤哭不可,路上得花两三个小时。要限行也可以,把地铁和路面都搞好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