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3日讯 由于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住房等资产长期处于不可抵押的“沉睡状态”,不少农民因缺少抵押物而得不到贷款,成为他们创业致富路上的大难题。
宁波市江北区从2009年起试水“两权一房”抵(质)押贷款项目,大大激发农村的金融活力,让更多人尝到了发展致富的甜头。
“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贷款”
今年58岁的宁波江北区洪塘镇鞍山村村民毛如根站在自家刚割过的稻地上,向记者介绍着自己的收成。“丰收后的稻田,种水稻加上种花卉苗木,去年毛利100多万,今年大概能有200万。”
而两年前,他也曾为买化肥、农药等缺钱而一筹莫展。当他忙着四处筹钱时,看到了宁波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来村里宣传“两权一房”抵押贷款。“当时确实急需用钱,他们说可以用我家的耕地当抵押来贷款。但因为这么大年纪了,从来没有贷过款,开始时还很犹豫。后来村里领导也向我介绍了一些政策,我就一狠心用家里的6亩地贷了5.5万元,还真是派上大用场了!”
最让毛如根感到方便的不仅是贷款流程简单,还更省钱。信用社6厘多的贷款利息本就比其他银行低,去年,他还按政策拿到了40%的贴息,今年将拿到60%的贴息,“除了本金,不用再还多少利息。”毛如根跟记者算起了账。
尝到甜头的毛如根后来又用自己的农村房在联社贷了23万元,租了200多亩地办起了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不到10天就办下来了,现在我三个儿子都辞职跟我一起干。”
如今,在宁波江北区,像毛如根这样通过这项政策致富的农民能找出不少来,他们中有不少人以前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也会“贷款”,但现在已顺利贷到了资金,走上了致富路。
“给了我事业起步最大的支持”
夏定现在是江北区绿艳果蔬专业合作社总经理,而2009年的夏定还是当地的一个普通农民,为了40亩地的葡萄园项目的起步资金犯愁。由于面积有限,难成规模效应,他想扩大规模,但又缺少资金,连3万元的肥料和种苗钱都拿不出来。民间借贷吧,利息太高;银行贷款吧,又没有抵押物,这让他左右为难。
有一天,夏定发现村道边挂着一个“两权一房”融资政策的宣传条幅,便抱着侥幸心理到当地信用联社去咨询,原来,他可以将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和自有农村住房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
听完介绍后,夏定毫不犹豫地将自家的3.6亩地作为抵押向银行贷了3万余元,这就成了他的“种子基金”。为了扩大规模,第二年他又将自己的近200平方米的农村住房作为抵押,向银行贷了30万元款,进一步将规模扩大,取得了创业急需的资金支持。
“如今,不仅吸纳了周边108户农户加入合作社,还将种植品类拓展到了草莓、蜜梨等水果,其中80%直供给宁波、杭州、舟山等地的超市,每年产值接近1000万元。”夏定说。
“‘两权一房’给了我事业起步最大的支持。”如今坐拥500亩农庄、年收入逾千万的夏定很是感慨。
【记者手记】
记者近日走访了宁波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了解到,江北区“两权一房”(土地承包经营权、经济合作社股权和农村住房)实施4年多来,至今已累计帮助2341户农户获得了2.3亿元贷款,办理手续高效快捷,贷款随借,这种形式也迅速成为江北农民申请创业贷款的主要渠道,更难得的是,推出至今,没有发生过一例不良贷款。
信用联社副主任张军表示,长期“沉睡”的农村资产其实蕴含了巨大能量,像江北区已完成股份经济合作制改革的108个村的股权质押可实现21亿元授信额,全区5.96万亩家庭承包经营土地也将形成近4亿元的贷款空间,开放这些资产来贷款能大大提升农民的“造血”能力。
【新闻助读】
宁波尝试全面盘活农村沉睡资产
2009年4月,江北区打破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坚冰,在全国率先正式启动“土地承包经营权、经济合作社股权和农村住房(简称两权一房)”的抵(质)押贷款项目。
据介绍,江北区在2011年又推出“房票通”政策,让处于拆迁安置过渡期的农民能用拆迁补偿权益质押的方式获得贷款,至今已有241户农民获得贷款累计1.01亿元,进一步释放了农村金融创新的空间。
据悉,继江北区试水“两权一房”、“房票通”之后,宁波多个区县也纷纷因地制宜地进行农村金融创新,“多权一房”不断涌现。如奉化推出以森林资源抵押为核心的贷款试点,象山探索海域使用权、渔船抵押贷款等模式,鄞州区尝试用水域滩涂养殖权作为抵(质)押物等。
- 省内外专家热议《温州民间融资管理条例》
- 农民创富有路 宁波江北区试水"两权一房"抵押贷款
- 做台州“试水者” 国鼎仓储创新贷款抵押模式
- 网上办理"无抵押贷款" 温岭女子被骗2.3万元
- 台州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未来家庭和睦成为授信贷款标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