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在线时评 正文
复旦投毒案,司法审判能否为青春疗毒
2014年02月19日 09:24:04

  2月18日,备受关注的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投毒案依法公开一审宣判,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一个可怕的“愚人节玩笑”,让两个大好的青春夭折在美丽的前程上。一审判决,投毒的林森浩被判死刑,但正义的结局无力救赎青春的残局,司法审判往往是建立在残酷的结局之上,它能够抚平正义的创伤,却无法为校园内的青春疗毒。

  林森浩投毒伤害黄洋,手段是残忍的。而放眼中国大学校园,类似的伤害并不鲜见,在某种意义上,复旦投毒案是典型生态中的非典型个例。实际上,人格畸变和戾气弥漫制造的灾难,在高校时有发生,无论是互害还是自残。这是青春中毒的结果,我们往往为其制造的恶劣后果而痛心遗憾,却很少去查验让青春中毒的土壤。

  中国教育历来的宏愿,都在于培养“对社会有益的人”。知识改变世界,教育创造人生,这样的逻辑并无不妥。但这种宏大的理想和使命似乎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培养“对社会无害的人”。随着高知人才破坏力的显现,透过复旦投毒案,或是到了反思如何改造教育土壤的时候。

  在应试思维的缠绕下,学生的人格塑造、心智培养,长期以来被置于偏僻的角落。当教育无视人的存在,人性的畸变和垮塌又怎能避免。教育面向的是人,塑造的是人格,高校本是人文的土壤,而不是用知识萃取材料的工厂。

  对于高知人才,或可比喻为工厂萃取的核原料,如果利用得好,其能量可以造福人类,若失之偏颇,将制造毁灭世界的灾难。不同之处在于,核原料是没有生命的,而高知人才是有灵魂的;核原料的损益靠人类之手决定,而高知人才则是靠人格和心智控制。由此可见,塑造好高知人才的人格和心智,是确保知识能量用于正道的关键。

  青春中毒,在于人性的迷失;而人性的迷失,在于高校人格塑造的缺失。而关于高知人才的“双刃剑”效应,北京大学的钱理群教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林森浩也许不是这样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但却是“精致的破坏性能量”。

  复旦投毒案的审判,解决的只是正义问题,并没有能力去拯救那些中毒的青春。要为这些中毒的青春疗毒,关键恐怕在于,高等教育应该由冰冷的“人才工厂”回归人文的校园,在注重培养“对社会有益人才”的同时,更应注重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心智培养,避免他们成为“对社会有害”的破坏性“人才”。

  
来源: 嘉兴在线 作者: 时言平 编辑: 施菲菲
别克撞护栏 车悬一线(图)

别克撞护栏 车悬一线(图)

每日关注
  • 浙江食品安全百日严打 病死动物和添加剂是重点
  • 嘉兴一名9个月大女婴 因为裹得太严不幸夭折
  • 小伙复制信用卡套现500多万 170万给前女友160万给现女友
  • 高凌风因白血病去世 生前爱染发再引健康争论
  • 温州50多位鞋厂老板昨集体跳河 称水质有明显改善
相关阅读
  • 永康一鱼塘疑被人投毒 一周不到死了3000斤鱼
  • 被放火被投毒被剪煤气管 罪魁竟是产后抑郁的弟媳
  • 永嘉山村投毒案 爷爷突然昏迷嫌疑却指向了孙子
  • 台州开发区发生面馆投毒案 警犬出马半小时闻出凶手
  • 临海发生面馆投毒案 警犬出马半小时“闻”出凶手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浙江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