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早的打车软件,并不是我们熟悉的快的打车、嘀嘀打车,而是摇摇招车。2011年底,王炜建创办国内首家电召手机App运营商,致力于让人用快捷、有趣的方式享受到私人专属接送服务。
摇摇招车于2012年3月上线,相较于此,快的打车的正式推出期要晚几个月,2012年6月15日,第一版App正式推出,当年8月在杭州上线。
嘀嘀打车出现得更晚,2012年9月9日上线,上线第一天全北京只有16个司机在线。创始人程维为了能获得第一批种子司机,不得不带着团队去出租车公司一家家推广。
另外,也有不少打车软件现身“江湖”,例如易达打车、打车小秘、易到用车等等,只是在这场快的打车与嘀嘀打车的“掐价战”中,一部分软件被官方收编,却逃不出“夭折”的命运;也有一些被投资公司青睐,可最后拼不过爹,不得不寻求转型之路。
2年前,我们争议的是——
“这款软件的存在,必要吗?”
打车软件最初走入人们的眼帘,是因为投资者的动向。
2012年5月,国内打车软件鼻祖——摇摇招车获得红杉资本的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红杉资本是中国电商背后的最重要推手之一,它几乎投遍电商,包括携程、唯品会、京东、聚美优品等,不少公司已经上市。
资本的青睐,促使更多人的眼光转向这一行,再加上当时移动互联网风生水起,随后,国内迅速掀起移动打车应用的研发热潮,很快便出现数十款移动招车手机应用软件,然而摇摇招车的领导地位却无人能撼动。
2012年6月,第一版快的打车App正式推出,当年8月在杭州上线;9月,嘀嘀打车上线,上线第一天全北京仅16个司机在线,创始人程维开始带着团队去出租车公司一家家推广。
在这近半年的时间里,打车软件的研发商们都在摸索,一方面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一方面在使用者们的质疑声中前行。
就以坎坷的嘀嘀打车为例,不少司机为此上门理论:装了软件不仅耗电,更耗流量,一些地方司机甚至拨打110报案,说嘀嘀打车是专门骗流量的骗子;一些使用者反映,在生活区就能打到车,对产品没需求……
这是打车软件经历的一段低谷探索期,的确,作为典型的O2O (Online to Offline)业务,打车服务软件不仅是一个技术产品,更考验着线上线下资源整合运营的能力。
1年前,我们争议的是——
“为了打到车,你会加价吗?”
直至2013年风投的大幅动向,人们意识到打车正在迎来变革。
2013年3月,摇摇招车启动第二轮融资,金额达千万美元,投资方依然为红杉资本。
同年4月,快的打车获得阿里巴巴、经纬创投1千万美金的A轮融资,6月开通全国30个城市;
5月,继2012年9月获得金沙江创投300万美元A轮融资后,嘀嘀打车再获腾讯公司1500万美元的B轮融资,6月登陆杭城。
资本的注入,让这些软件迅速在各地铺开。就以杭州为例,2013年4月,就有近70%的出租车安装了快的打车。“既快又准”成了这些软件们的强势优点,迅速占领市场。
当时,一个“加价”功能遭到最大的非议,尽管这个功能如今依旧存在,但似乎人们更关注打车返还、免单,关注这一功能的人反倒少了不少。
对消费者来说,加价有好处。记者曾采访一位消费者,从文一西路前往五常大道附近,因为目的地偏僻且恰逢周边没有出租车,客人愿出30元消费招出租车,立刻有师傅接下单子,解了消费者的燃眉之急。
加价也有弊端,也有滨江的消费者反映,明明看到空车经过却不停留,等自己加了小费之后司机又从不远处折了回来,估计司机也摸透了消费者的心理。
“为了打到车,你会加价吗?”一度成为萦绕在消费者心头的问题。
最终,政府的表态为风口浪尖上的打车软件“降了些温度”。
2013年5月下旬,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客运管理局以手机软件存在安全隐患、不规范等诸多问题为由进行依法监管,打车软件被紧急叫停;
紧接着,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也表示,针对第三方打车软件使得某些司机有了私自议价、加价、挑拣乘客的可能性,正在研究相关管理办法;
7月,《北京市出租车手机电召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发布;8月,北京市交通委发布了首批4款“官方”手机打车软件,分别是“冠名”了96106之后的易达打车、移步叫车、摇摇招车和嘀嘀打车。
然而,据相关媒体报道,“官方”打车软件正式上线刚4个月就基本夭折。“官方”软件不允许加价是导致司机“变节”的主要原因。使用普通版打车软件,司机能够获得加价叫车的额外收益,但“官方”手机打车软件却规定使用的司机只能(也是必须)按法规收取乘客定额的电召费,也就是即时召车5元,提前4小时召车6元。
杭州也有自己的官方打车软件,委托给杭州交通卫生定位应用有限公司运作。对于第一波热议,杭州市运管局的态度是:不提倡具有加价功能的打车软件,对售后服务有些担忧,并将在官方软件上多下功夫。
如今,我们的争议是——
“为了免费坐车甚至赚点小费,
你会打车吗?”
杭州市运管局还等不到官方软件市场的蔓延,又一波打车软件“竞争狂潮”袭来。
2013年下半年,打车应用领域逐渐呈现“南快的、北嘀嘀”的南北分治局面,可显然,两大软件都有占据全国市场的野心。
当年10月,业内传出消息,快的打车正式启动B轮融资,虽未公布资金规模及投资者,但据传估值已超过3亿美元;今年1月,嘀嘀打车宣传获得由中信产业基金领投、腾讯等公司跟投的1亿美元C轮融资,中信产业资金领投6000万美元,腾讯跟投3000万美元。
有了“新靠山”,打车软件出场明显较以往“华丽”了许多,烧钱战随之袭来。
今年1月初,快的打车为了进军北京市场,高额补贴的活动广告曾登陆各大楼宇。北京首次使用快的打车的新用户将获得30元的话费返还,活动总投入超过1亿元。这是快的打车继2013年开始“北伐”及联合支付宝推广后的新一轮圈地活动。
1月10日,嘀嘀打车与微信支付发起了乘客打车立减10元,司机补贴10元的活动,其对手快的打车和支付宝随即跟进,宣布乘客补贴10元、司机补贴15元的奖励。
1月10日至2月9日,嘀嘀打车中平均日微信支付订单数为70万单,总微信支付订单约为2100万单,补贴总额高达4亿元。
2月10日,嘀嘀打车宣布结束首轮微信支付力减10元的补贴活动,改为减免5元;而快的打车仍保持10元的补贴额度。
2月17日,嘀嘀打车与微信第三轮10亿元的补贴活动开始,恢复10元的补贴额度,但减免次数有限制;而快的打车则立马将补贴额度提高到了11元。
2月18日,嘀嘀打车又推出了游戏补贴的新模式:每次成功打车随机获取12-20元不等的补贴,同时连续7天使用嘀嘀打车微信支付超过10次,还将赠送微信游戏“全民飞机大战”中的高端战机1架;而快的打车方面快速做出响应,用户使用快的打车,每单最低立减13元,且承诺补贴永远比同行多1元,而如果使用支付宝成功支付打车费5次,可获得淘宝天猫退货保障卡一张,另外每天10001个免单大奖提升至15000个。
一波高过一波的“烧钱战”让不少司机和乘客捞了便宜。如果乘客用快的打车,司机会要求乘客再用嘀嘀打车,然后抢单,跑一趟挣了两笔返现;不少乘客在用了打车软件并付费后,也会被出租车司机要求再刷一个条形码的牌子并付费,乘客在享受打车软件返现或立减的同时,还能接受司机的现金,并在不久后收到支付宝钱包的返现。
于是,消费者似乎忘记了当时对“加价”功能的争议,反而开始产生新争议:为了赚点小费,我会选择打车吗?
名称 上线时间 现状
摇摇招车 2012.3 遗憾“出局”,转型
快的打车 2012.6 与嘀嘀打车构成强势竞争
嘀嘀打车 2012.9 与快的打车构成强势竞争
大黄蜂打车2013.4 2013.11被快的打车收购
打车小秘 2013.4 据传业务陷入停滞,或被母公司放弃
截至目前,曾出现过的打车软件:96106打车、易打车、手机召车、微打车、e点车乘客、1039易打车、打的啦、招车宝、好打车、百米出租车、打车宝、96106打车小秘、我打车、易达打车、轻松打车、快打车、打车无忧、招车即来、打的、96106易达打车、招车宝-易打车、虎哥打车、万乘打车、好打车、叫车、招车即来……(部分仍在使用中)
每日商报 记者 张恩
- 出租车接到预约要打"暂停" 开车打手机将受双重处罚
- 上海3月起早晚高峰禁用打车软件 杭州运管:暂无计划
- 两大打车软件遭消费者投诉 杭州工商部门约谈支付宝
- 打车软件有安全隐患 杭州的哥驾车途中接单打电话将受处罚
- 独家:“快的”打车软件问题频出 杭州工商部门约谈支付宝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