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21日讯 增浜是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由桥村上的一条小河,位于新07省道南侧,全长450米,起于仁康塘,终于增浜浜底,是条断头河,也是条黑河。
增浜也曾经清澈如镜、鱼虾成群。自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增浜所在的由桥村成为了生猪的重要养殖基地,30多年来,附近村庄养殖业污染、农业污染加上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道,增浜成了一潭又黑又臭的死水。
氨氮超标10多倍,总磷超标3倍多
清淤后的河水仍是劣V类
上月底,嘉兴市政府把“清三河”行动的现场会放在了增浜河边召开。南湖区委书记孙建华站在河岸边向村民们承诺,3月底前要完成包括河浜清淤、涵管疏通、岸边绿化的综合整治。
上周,记者和治水观察员肖云锋再一次来到增浜实地探访。经过近一个月的治理,以往漂浮在增浜河面的垃圾已经被清捞干净,经过换水后的河水看上去还是有点浑浊,但已经没有发黑发臭的现象。增浜河岸两边已经整修一新,还种上了香樟树。大桥镇副镇长陈军介绍说,基本的河道清淤已经完成了,接下去将进行涵管疏通工作。
肖云峰在增浜河头河尾取了两瓶水,委托嘉兴市南湖区环保局监测中心进行检验。
检验的结果让肖云峰有点失望,衡量增浜水质的三个指标:CODcr(化学需氧量)、总磷、氨氮都超过了V类水指标。
南湖区环保局监测中心的胡工简单地解释说:“V类水已经是水质评判标准中最差的一类,它的标准是CODcr(化学需氧量)15㎎/L;氨氮2㎎/L;总磷0.4㎎/L。而增浜的三个监测指数都超标,其中氨氮超标10多倍,总磷也超标3倍多,污染还是比较严重的。”
胡工分析了下,氨氮和总磷指数之所以比较高的原因和畜禽养殖粪尿、沼液;居民日常生活污水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养猪排泄物、生活污水直排入河
平时对污染监管不够严
导致增浜污染的原因大致有几方面:
一是畜禽排泄物污染。
由桥村共有330户人家,以前村民家家户户都养猪,多的存栏数达上千头,养猪密度远远超过了土地承载力。相关单位做过调查,一头猪一天会产生8公斤的废液(猪尿和冲刷猪舍的脏水),之前相对粗放的养猪模式使得很多猪粪、猪沼液未经处理直排入河,造成氨氮、总磷含量大大超标。
二是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偷排。
随着这些年经济发展、增浜两岸企业多了起来,偷排漏排的行为也多。加上部分沿岸村民和外来打工者生活习惯差,直接把垃圾倒在河滩上,洗菜洗碗洗衣等生活污水也直接排入河中;农村用的是三格式粪池,日积月累容纳不了,最终也去了河里。
三是河道堵塞。
2007年,新07省道跨河而筑,增浜被硬生生截断了,和外界相联的涵管直径才1米多,时间一长就堵上了,成了死水,河道自洁能力完全丧失。
除了这几点,陈军也坦承,“政府自身也有问题,平时对污染监管不够严。”
切断污染源头从拆违章猪棚开始
河道整治和环境治理,资金技术都是问题
增浜的河长是大桥镇人大主席林佳荣,他介绍说,2011年上半年,增浜已经大清过一次,把水抽干清淤,再导入干净的水。但是一段时间后,又黑回去了。要说措施,每年村里也都有保洁员打捞河道漂浮物;村民每家每户门口都设置了垃圾桶,集中收集垃圾;猪粪也都是统一收集的;可这河就是治不好。
“最主要的是要切断污染源,没污水下去了,河道才会慢慢恢复。”林佳荣说。
增浜的最大污染源就是养猪业,“今年到6月底,计划拆除16万平方米的违章猪棚,所有河道两侧100米范围的违章猪棚全拆;所有农田里屋前屋后的违章猪棚全拆。”由桥村村委会主任张伟说,生猪污染源少了,对河道整治而言,解决了一个大患。
另外,从去年开始,村里农业服务中心成立了三废公司,猪粪集中运到处理中心;猪沼液入网,外包给沼液车队,一旦满了抽到统一的沼液池;病死猪也集中到无害化处理中心。
“农户的生活垃圾可以让村民们都集中放到垃圾桶,每天配备人员清理,但是生活污水,还不具备统一入污水网管的条件。”张伟说,偏、散、远的村子不像集中的新农村小区,铺设管网要投入很多财力。
张伟说,光光整治增浜这条450米的断头河,保守估计也要花去10多万元,“河道整治和环境治理,资金技术都是问题,没那么简单,也没那么快。”
- 台州最大石材市场属违建 产生噪音粉尘污水废石料等污染
- 妻子“红杏出墙”失踪 丈夫从温州追到嘉兴
- 温州平阳中学师生被臭气困绕 污染源企业昨天被强制执行停产
- 五水共治百城擂台之嘉兴篇:重绘水乡美丽画卷
- “嘉兴边检”微信公共平台开辟服务新阵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