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下午,象山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行色匆匆,赶到墙头镇洋北村俞会议家为他上门办理器官捐赠手续,圆他这辈子最大的心愿———身后,为需要的人捐献身上所有有用的器官。
“你们终于来啦!”看到由村里妇女干部引着工作人员走进房门,侧躺在病床上的俞会议很是高兴。他说,好几年前就想着捐献,现在终于可以实现心愿,特别开心。当天,俞会议如愿成为我县第16位登记器官捐献的志愿者。
骑摩托摔下路坎在病床上躺了10年
如果没有那场车祸,现年48岁的俞会议将是村里最幸福的男人之一:女儿活泼可爱,妻子贤淑能干,2002年,他们还在城里买了房,日子过得实在又幸福。但就在2004年5月5日,噩梦降临,俞会议骑摩托出门,一不小心连人带车摔下了公路路坎。
抢救到医院,医生诊断颈椎粉碎性骨折,俞会议辗转杭州等各大医院,连做了几场大手术,积蓄花光,房子卖了,债台高筑,命总算捡了回来,却落下了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
如今,俞会议脖子头部以下除双手能够勉强活动外,基本没有知觉。“两只手只能手臂上下摆动,手指僵直不能握,大动作或握笔翻书页,吃饭都不行。”俞会议说,妻子如今在城区挣钱养家不常回来,女儿高中住校只有周末才能回家。
十年了,他每天只能躺在床上,吃喝拉撒穿衣擦身都要依靠73岁的老母亲。俞会议表示,这么多年,他最感谢的是他的老母亲,在老人的精心照料下,十年来,俞会议没有长一个褥疮,不论什么时候,被褥身体都是清清爽爽。
自愿捐献全部器官只为报答社会关爱
“瘫痪了十年,我很痛苦,但除了家人,我得到了很多来自社会的帮助。”俞会议告诉与红会工作人员随行的记者,自己受伤后,医生、亲戚朋友、政府和一些社会人士的关心,帮助和鼓励了他。“受伤后亲戚朋友借钱给我治病,瘫痪后政府还帮忙办了低保,每年过年过节,更是多次收到政府给予的困难群众慰问金……”这些,都让俞会议觉得非常温暖,也让他一次次地产生回报社会的想法。
瘫痪在床的他平时没有什么娱乐,老母亲怕他寂寞,就会摇起他的病床,让俞会议能够看电视打发时间。就是在电视上,他看到了捐献器官救人的有关报道。
俞会议觉得,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生命终结了,但身上有用的器官能捐给有需要的人,这对于他来说,也是生命的延续,是一件幸福的事。“这几年象山捐献器官的人也多了起来,我想着我虽然瘫了,但像肝啊肾啊都是好的,捐献出去也能救上几个人,也是件好事。”俞会议说,对于尚不知道还有多久生命的他来说,“这是最后一个心愿”。
几番波折终于梦圆
有了捐遗体的想法后,俞会议开始为自己的心愿作准备。让他感觉意外的是,家人在获悉他的打算后,一致支持他的决定。他们为他有如此高尚的想法感到很欣慰。
得到家人的同意让俞会议很高兴,但要通过什么途径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却让他犯了难。“捐献器官的想法早在几年前就生成了,但由于不知道程序,也不晓得接收单位,成了他一块心病。”俞会议的母亲告诉红会工作人员,由于自己不识字,儿子卧床多年,接电话打电话都靠一个放在耳边的小型便携式简易设备进行,很费力。”
好在俞会议最近常看象山电视台的“小刘热线”栏目,看到节目播出时屏幕显示的热线电话,就背诵着记下了。
4月18日,他拨通电话寻求“小刘”的帮助。随后“小刘”帮着联系了县红十字会。陈琴副会长放下电话立刻叫上工作人员随同电台、今日象山等记者一起赶到了俞会议位于墙头镇洋北村的家。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先是向他仔细解释器官捐献的每个栏目和捐赠程序,并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填写了器官捐献志愿书。俞会议艰难调整手臂,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仔细阅读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最后,坚持咬着签字笔在自愿书上一笔一划签下自己的名字。同时再次露出欢喜的笑容,说自己总算了了“最后的心愿”。
当生命终结时,把器官捐献出去,让生命在另一个人身上延续,这是人类人道博爱、高尚旷达、无私奉献的义举,这种用躯体架起通往医学殿堂的桥梁,无言地为社会和人类做出最后奉献的高尚情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英雄。象山县器官捐献工作自2012年开始实施以来,任红十字专职副会长的陈琴就给予高度重视。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器官捐献的重大意义;另一方面通过对每一例成功实施的器官捐献者动人事迹进行全程多媒体的宣传报道,在整个社会宣扬这种移风易俗的新风尚。截至目前,县已有16名市民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已成功实现器官捐献5例。登记捐献遗体的志愿者已达23人,其中成功捐献了2例,角膜也成功捐献了2例。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