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宣学锋,44岁,海盐县邮政局分拣员
【记忆档案】
每年的“五一”、国庆、元旦和春节前,都是邮局最繁忙的时候,最高纪录一天分发两万多封信件,忙到凌晨1时,连喝水的空隙都没有。那时你来分拣区,只会听到分发信件发出“嗖嗖嗖”的响声。
这是邮政交响曲,也是我最享受的工作时光:面对着37个纵横排列的文件格箱,它们代表着海盐县37个投递段,一旁是堆成山丘的近千封快递信件,身影不停晃动,手中一封封信件飞快地塞进不同的文件格箱里,中间几乎没有停顿。
信件分拣封发,对体力和脑力要求都很高。记得当初入行时,师傅对我说,分拣封发不仅要快速分辨信件里的地址信息,判断其属于哪个投递段,身体和手上动作也要能跟得上。当然,反应快,动作快,只是分拣封发员的其中一个必备条件,要做到准确判断信件送到哪个投递段,还必须牢记各地的地址信息,才能保证分拣时不出错。
这一行,处处有学问。比如,收寄的包裹装进邮袋里铅封就有规矩,要求小拇指无法从扎口处伸进邮袋里面,所以系的扣都不是普通的扣,俗称“猪蹄扣”,系上后会越挣扎越紧,这种扣虽然系起来并不复杂,可系好了再想解开却非常费劲,而且拖拽袋口时也会越勒越紧,这就保证了邮袋在整个装运过程中的安全。
比我年长或者和我差不多年纪的人,都对邮局有着很深的感情。那时候,书信是人们主要的联系方式,所谓家书抵万金,大街小巷流行唱《一封家书》,不像现在大家都有手机、电脑。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打开邮筒,信都从里面往外掉。
这些信函绝大多数都是家书,谁家要是有信寄到,都会高兴好一阵子。如今,谁家要是忽然收到一封信也会惊喜半天,但和那时候带着期待的心情还不大一样,更多的可能会有一种突如其来的感觉。因为很惊喜,有人还会写信?
1998年,国家撤销邮电部,各地邮电局分为邮政和电信,后来电信又分出网通、移动,后网通与联通合并成立新联通公司。近年来,特快投递和邮政储蓄银行又从邮政部门分离,这些变化都折射出社会和时代发展进步的轨迹。
个人感受最大的,莫过于电子分拣技术的运用。过去邮件堆积如山,要一一查对实物与档案记录信息,相当繁琐。有时为了赶发邮件,忙得连上厕所都忘了。使用电子分拣技术后,采用条码录入核对方式,简单方便,效率提高了好几倍。这些年业务量扩大了好几倍,人力却不必增加多少,这都是科技之功。
【幸福语录】我在邮政工作快20年了,流的血都是绿的,哈哈。工作性质决定了越是节假日,我们越忙碌,但是能让用户的信件早日送到亲朋好友手中,传递幸福,我们苦点累些也值得。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