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是闻名遐迩的温泉之乡,温泉资源“浙江第一,华东一流”。现探明温泉地热异常点13处,日出水量可达24150吨,是国内唯一、浙江省首个由国土资源部命名的县级“中国温泉之城”。
武义是一座江南古城,始建于三国赤乌八年(公元245年),人文历史底蕴深厚且风景优美。境内水资源丰富,有源口、内庵、清溪口等119座1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566座1至10万立方米的山塘,4000多座1万立方米以下的小山塘;13条省、市、县级河溪分属钱塘江和瓯江两水系源头。其中,源口水库是武义县的一级饮用水源,正常库容近2200万立方米,全县有70%的饮用水都来自这里;悠久而秀丽的熟溪穿城而过,被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描述为“鸡鸣问何处,风物是秦余”。
美丽武义,“泉”是幸福。绿水青山是武义得天独厚的最大优势,也是武义生态景区全域化发展、打造江南养生福地目标的立足根本。今年以来,武义借“五水共治”的契机,又掀起了新一轮的治水热潮。
武义县委书记钟关华:
良好的生态是武义最大的优势,秀水清山是“温泉名城、养生胜地”最绚丽的风景线。我们将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为抓手,牢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导向、生态导向,推进“绿色崛起”,加快形成“五水共治”凌厉攻势,“铁腕治水”高压态势,“全民治水”浩荡声势,全面打赢“五水共治”战役,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武义县县长张新宇:
将突出工业污染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城市排涝和污水治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五大重点,采取领导挂帅、科学规划、明确职责、严格考核、倒查责任、强化督查、严格执法、政策扶持、部门合力、舆论监督等十大措施,举全县之力实施“五水共治”,让武义的水更清、山更绿、城乡更靓丽、人民生活更美好。
三年目标:
武义“五水共治”的总体目标是:实行最严格的水环境保护制度,确保各流域水质明显改善,2016年底前全流域基本达到III类以上水质,实现“一年灭黑臭、两年提水质、三年可游泳”的目标。
主要举措:
立军令状。县委、县政府与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签订“五水共治”工作责任书。对各工程项目进行任务分解,向社会公开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问题导向。治水先知水,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以及问题的源头抓起,由原来抓问题产生的点线变为抓全面、抓系统,以治水促转型,治出新优势。
深化改革。加强政策研究,深化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科学机制,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承包,探索推进畜牧业经营者与农户股权关系等的体制机制改革,让治水成为群众自觉行动。
倒查责任。对任务不落实,行动不到位,工作不配合,未能按时完成目标任务的,采取媒体曝光、通报批评、约谈问责,直至组织处理。
工作亮点:
开展“万里清水河道”项目建设,实施企业废水排污口规范化改造,全面治理黑河、臭河、垃圾河;全力推进石硖水库、城乡引供水、武义江堤防、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高标准旱涝保收和高效节水灌溉农田等水利设施工程建设,提升引供水和防洪防涝能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好“城市水库”,加强湿地保护,全力打造武义江沿岸万亩湿地公园。
治水途径:
排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二期工程扩建,扩建后日处理能力5万吨/日,一级A标准排放。动工兴建第二(桐琴、泉溪)污水处理厂,实施总设计日处理能力2万吨污水处理系统,先期实施1万吨/日工程。
污水管网建设:完成工业园区污水管网规划编制,新建县城规划区内配套管网39公里。
江河综合整治:2014年实施6条江河综合整治工程;完成41个河段,97.2公里黑河、臭河、垃圾河清理。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14年完成182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到2016年底,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自然村覆盖率达到100%,农户覆盖率提高到70%。
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014年完成120个企业废水排污口规范化改造。电镀集中污水处理厂在2014年6月底前投入使用,所有电镀企业搬迁入园。
农业面源污染整治:2014年,关停拆除2048个畜禽养殖场,治理提升394个,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97%以上。完成81座9381亩水库清水养殖,占全县库区总面积的70%以上。
饮用水源保护:全面完成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排污口清理,加快推进合格规范化饮用水水源创建,2015年底前,完成所有乡镇(街道)、度假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创建工作。
采砂治砂行业整治:全面禁止在河道及饮用水源保护区制砂取砂,完成11家制砂采砂企业的搬迁,完成制砂企业环保监控设施安装,加强砂场监管。
以清淤疏浚和护岸护坡为重点,完成“万里清水河道”建设;全力推进武义江堤防、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全面推进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高标准旱涝保收和高效节水灌溉农田等水利设施工程建设;完善节约用水体制机制,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到2016年,城区达到10年一遇防涝标准,重点区域达到20年一遇防涝标准,对城区所有的内涝地段、内涝地点进行改造,消除隐患。
2014年,实施城乡饮供水工程,扩建壶山水厂,增加4.5万吨/日规模,启动建设引供水管道(网)22.6公里,年度完成总工程量的50%;解决20多个村的饮水问题。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