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卫国皱紧了眉头,无疑,他们遇到的是一个棘手的难题。
2011年,是他来到嘉绍大桥建设指挥部的第五年,一直顺利的施工还是跳出了“拦路虎”。
嘉绍大桥是我省交通建设史上的又一座世界级大桥,大桥所处的位置条件十分恶劣,大潮汹涌,其设计、施工难度比举世闻名的杭州湾大桥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果按照这样施工,大桥通车至少要延迟一年。”宋卫国算了一笔账,这意味着要增加八九亿的成本。
问题出在一项工艺上,由于估算不足,出现了时间的误差,进度一直上不去。怎么样推进,降低成本?成为指挥部面临的大事。
一次次的开会,专家们提出了多个方法,有的说,把预制改成现浇,就能节省时间,但是,不仅成本没有降低,而且还影响质量。
这个方案最终被否定了。“可以开辟第二战场。”宋卫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所谓的第二战场其实就是开辟第二个作业面,在长达5公里的路段中间,取一个工作点,同时施工。
这个方法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但是,问题又来了,如果这样做,必须有运梁车通过,重达256吨的运梁车,显然,桥面无法承受。
“那就再开一条临时的运梁通道。”宋卫国再次提了办法。
经过讨论,专家们觉得宋的建议最合理。这为大桥的顺利合龙争取了时间,也节约了巨额的成本。
宋卫国是一名高级工程师,今年43岁,他在一家交通设计公司担任过十多年的技术骨干,待遇丰厚。
2006年,嘉绍大桥建设伊始,他服从组织的安排,从吃香的高工变成了一个大桥人,开始早出晚归顾不着家的日子。
除了工作环境的变化,最直接的是工资少了很多,很多同事和朋友不理解,说他傻。但宋卫国却说,能参加这样一座世界大桥的建设,也是一种荣幸。
有一年,原来的设计公司再次开出了高薪,“挖”他回去。宋卫国还是婉言拒绝了。“人应该有梦想。”他这样说。
2013年7月,嘉绍大桥顺利通车。又有公司来请他,“现在桥已经通了,你总可以走了吧?”但宋卫国还是留了下来,他觉得几年来的陪伴,大桥就像自己的孩子,有些割舍不下了。
“大桥的设计寿命是100年,但它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才刚刚开头,我愿意继续为它尽一份责任。”如今已担任嘉绍大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的宋卫国这样告诉记者。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