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16日讯(钱江晚报记者 史春波)一篇全文522字的《朱子家训》就挂在厅堂上,字写得很工整,特别醒目。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57岁的周筱儿用一口绍兴话,一字不差地将这篇家训背了出来。几十年来,她已不知背过多少遍,每次,都感觉有新的体会。
还在幼时,父辈便将这篇《朱子家训》定为周家的家训。这么多年来,家训中的每个字,都烂熟于胸。无论为人还是做事,周筱儿都以这篇家训为道德准绳,从不偏离。
为来客讲述家训的故事
成了周家的常规节目
周筱儿的家,在绍兴市区的一个老小区内,走进她家,看到的多是用了几十年的旧家具,朴素整洁。
最吸引人的,却是一幅挂在厅堂的书法作品——《朱柏庐治家格言》,也称《朱子家训》。全文522个字,写得极为工整。
每次家里有客人来,一看到这幅字就会问:“这写的是啥啊?你给我们读读。”这个时候,周筱儿总是会用一口绍兴话,把这篇300多年前著名学者朱柏庐写来训戒儿孙的格言,一字不差地背下来。
周筱儿说,“这也是我们周家的家训,几十年前父辈定下的。”
一篇几百字的文章,背了几十年,当然早就烂熟于心。周筱儿说,家里没什么值钱的东西,最珍贵的,也就是这幅家训了。
“二十多年前,我们专门请了一个书法好的亲戚,把这篇文章写在纸上,挂在堂前,提醒自己和后代,不要忘了祖训。”周筱儿说。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几十年早起习惯是这样养成的
周筱儿兄弟姐妹6人,她排行第五。她说,全家人都会背家训。
昨天,她翻出了一册破旧的书,封面上写着《朱子家训》。“这是我父亲最喜爱的一本书。”周筱儿说,它也是父亲治理家庭的“宝典”。
她的父亲是一名供销员,母亲是社区的文书,都是解放前的初中生,算是文化人。
《朱子家训》的第一句是: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对于自己的孩子,周父总是用家训中的字句来规范。
“首先,每天要早起,不能睡懒觉。”周筱儿说,父母在世时,特别看重这一点,“父亲总是说,‘早起抵三工’。他要求很严的,家里所有的人,必须天一亮就起床。”
直到周筱儿参加工作,父亲还一再要求,“早点去上班,要比别人早一点到单位。”于是,一家人早起的习惯保持了几十年。
品德,也是周家特别重视的。“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要帮助别人,自己吃点亏没什么,不能去占人家的便宜。”周筱儿说。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
她说,自己要活到老学到老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这也是《朱子家训》里的一句话,同样深深影响着周家人。
“我们是一很普通的家庭,但家里的人,都喜欢学习,这也是父母从小教育的。”周筱儿说,早在二十多年前,家里就开始订报。
后来,订的报刊一年比一年多,现在已经有十多种。这些旧报纸,周筱儿也舍不得卖掉,没事还会翻出来读几页。大量的阅读,让她的知识面十分丰富。虽然已年近花甲,她还特别喜欢参加知识类竞赛。
“全国各地的知识竞赛我们都去参加,不管什么类型的。”周筱儿笑着说,参加竞赛可以增加知识,同时也能获得一些小小的成就感。
“要活到老,学到老。”周筱儿这样告诉记者。
已经退休在家的周筱儿曾获得绍兴市三八红旗手、全国工会工作先进工作者等荣誉。她说,这也离不开父辈几十年的教导,以及家训的传承。
- 困难给自己,方便给他人 杭州88岁老太恪守家训六十余载
- 父母在婚房放水桶 告诫子女勤俭持家从节水做起
- 浙江百姓重家风:寻找“我们的家训”活动启动
- 省文明办开展“我们的家训”征集宣传活动
- 杭州学军中学高一高二寒假作业 修家谱理家训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