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今天(5月15日)地产界最为轰动的消息无疑是绿城与融创的股票双双停牌。由此引发的各路猜想如多米诺骨牌一般一发不可收拾。真相究竟是什么?看时局为您慢慢道来。
-撰文|夏芬娟 余列平
“这既是生意,又不仅是生意,重要的是,我们同道共识。”就在一个月之前,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宏斌还在公开场合这样定义他与绿城宋卫平的牵手。
短短一个月之后,宋卫平却要出让这家公司的控股权。对宋卫平的放手,业界第一反应是:绿城又遭遇资金链危机了?这样的揣测也可以理解,因为此前2008年以来的两次资金链紧张,险处求生。数读绿城2013年报>>
绿城,宋卫平,完美主义者,国内房产界的标杆性人物。但其“赌性”和激进的经营风格,也让他争议颇多。
"融创中国"拟收购"绿城中国"最高30%股权 宋卫平重新出发>>
宋卫平曾经很坦诚地说,我承认我执迷完美。这是他的优点,也是缺点。但无论如何,几次危机,改变的,不仅仅是中国的地产格局,还有宋卫平其人。“他一直在变化,在成长。”一位熟悉他的房产业内人士评价。弃绿城,宋卫平去哪儿?>>
一、2008年危机,初次受挫
2008年第四季度曾是绿城近年来最艰难的时刻。这是向来顺风顺水的宋卫平首次遭遇到如此大的困境,有些措手不及。
彼时的绿城,主要是资金方面出现两大困难:
一个是市场在9月后突然大幅下滑,销售降得很厉害。其对外公布2008年销售目标为200亿元,其实内部目标是250亿元,但最终全年只实现151亿元。
第二个困难是四季度银行对新项目的贷款停止。各银行的总行授信工作放缓,各分行就无法给绿城提供新的项目贷款。
由此引发的困难可想而知。2009年4月14日,绿城发布当年一季度的销售业绩报告。在房地产市场已初步回暖的首季,绿城仅实现合同销售金额25.80亿元,只相当于其全年销售计划的八分之一。
仅仅一周后,为了打破这样的僵局,给资金链输血,绿城宣布了一项近20亿元的信托融资计划,年息高达14%。隔日,绿城又突然宣布以八五折的价格,回收一笔2013年才到期的4亿美元债券,其目的显然是为了规避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
与此同时,绿城中国折价3000万元,将2007年竞得的上海地王项目新江湾D1地块换给香港九龙仓。
坏消息接踵而至。4月底,绿城中国2008年年报公布,净利润大幅下降,净资产负债率高达140%。多家国际评级机构闻讯下调其评级。
对于这次危机能“死里逃生”,绿城“二号人物”寿柏年也曾对媒体公开坦承,政府出招和市场回暖是重要因素。
艰难渡过危机后,宋卫平的“傲气”明显已被挫了几分。此后,宋卫平开始反思其高负债率的风险,经过充分考虑,最终定下了三道防线来防范流动性风险:
第一道防线,是做好产品和服务,这一直是绿城的根本。
第二道防线,是和别人合作开发土地。这种在具体土地的项目股权融资,一直是绿城的“本行”。
第三道防线,就是降价卖房,快速回笼资金。但此举不到一定程度,不轻易使用。
二、2011年再遇危机——“抑郁”中蜕变
但时隔两年,宋卫平的三道防线已经形同虚设。2011年,当绿城再次爆出危机的时候,其负债率竟然已经高达163%!外界也开始盛传绿城危机甚至“申请破产”的消息。宋卫平迎来了人生中最黑暗的日子。
11月初的一个不眠之夜,宋卫平写下了千字文来回应外界的破产传闻。其间,言辞恳切,似乎又少了几分锐气,多了几分成长,文章这样开始:“11月1日,子夜,有记者致电,问我:‘绿城是申请破产了吗’?按时髦一点的说法,这真是个冷幽默。我笑,也颇为无奈。”
千字回应文是在昭告外界:绿城依然活得好好的。但不可否认的是,2011年的这波调控下,绿城真的受到了冲击,影响不小。对绿城当时的困境,在2011年年底的某段时间里,宋卫平的弦绷至极点。“比如银行要明天还5个亿,但钱今天才能到账,这种情况出现过几次,有点煎熬。”宋曾对媒体袒露道。
宋的这篇千字文中还有这样的描述:“绿城离破产还有很远的一段距离。此间,无论如何,我们决不放弃绿城所秉持的理念,走正道,尽人力,听天命。”
房地产,高负债本身就是一个行业特性。多年来,房地产公司的脱颖而出,也靠着一个“赌”字。但除了赌,宋卫平还有他的坚持:对品质的执着。业界共识,他对产品的执着令人敬佩的同时感到费解。即便到了危机当口,外界仍旧没有看到绿城的产品大规模降价。宋甚至在2011年时还负气地说过,宁卖项目腾挪不降价。如果实在顶不住降价销售,那就一次销售完,以后不再做地产了!
但气话归气话,在实际行动上,宋卫平还是带着绿城团队展开了一系列的“自救”,包括组建经济公司加大现有房产销售力度、出售项目给其他地产公司等。
2012年6月8日,九龙仓斥资近51亿港元入股绿城。此次并购完成后,绿城旗下九个项目公司的股权,全部转入上海融创绿城控股有限公司,而融创则需要支付33.72亿元作为合作的对价。
这被称为房地产界的经典并购案例。绿城成功活了下来,依然是房地产界的一个标杆。此次合作,也为融创中国和绿城中国今天的再度并购埋下了伏笔。不同的是,外界看起来依然坚强执拗的宋卫平,内心已经在发生着沧海桑田似的变化。
外表的光鲜之下,没有子女、用着最老旧手机的宋卫平,还患上了“幽闭恐惧症”,一度近乎抑郁的状态。由此可见,他的内心正在经受着某种巨大的煎熬。有一段时间,宋卫平很少露面、内部员工都不太看得到他。一直到2012年,宋卫平再度出山,看似什么也没有发生,但此时的宋卫平其实早已不再是原来那个只知道执着品质的宋卫平了。
三、出让股权,宋卫平再出发
2014年,对房地产大佬们而言又不是一个容易的年头。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1-4月商品房销售面积2770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9%,降幅比1-3月扩大3.1个百分点。绿城的4月份销售数据显示,公司4月份销售1383套,总销售面积24万平方米,销售金额约为54亿元,均价22100元/平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2月份绿城的销售均价为27328元/平方米,3月份的销售均价环比下跌超过3000元/平方米,4月则进一步下跌超过2000元/平方米。
这个时候再度出现宋卫平出让绿城中国股权的消息,不免又让人起疑心:这一次,绿城的资金又紧张到要卖股权了?
根据融创中国和绿城中国最新的公告,由于收购条款正在与宋卫平、夏一波、寿柏年等进行磋商,且未签订任何正式协议,因此该收购事项“未必一定进行”。
另据媒体报道,目前绿城中国股权结构为:宋卫平家族25.4%,九龙仓24.6%,寿柏年家族18.1%。在2012年6月8日九龙仓入股绿城的协议中,如果悉数兑换25.5亿港币的可转股证券,九龙仓将持有绿城中国35.1%的股份,而成为绿城第一大股东。
值得寻味的是,在外界媒体疯狂追逐“宋卫平退出绿城真相”的时候,此事此刻的宋卫平却正在九溪玫瑰园开着销售会,谈笑风生。再不是此前两次的不淡定状态。
“应该是经过前面两次绿城危机发生之后,团队开始注意市场的波动和影响。提前做一些规划和布局。”浙江厚道资产管理总裁丁浚哲如是说,在他看来,与前两次不同,这一次是宋卫平主动的转型。
在丁浚哲看来,宋卫平的此次转型,主动出让绿城中国的控股权,对绿城和他个人而言,都是好事而非坏事。一如马云的退出阿里巴巴,其实不是真的退出,而是退出具体事务性管理,专注于更大层面上的战略管理。
事实上,自2011年危机之后,宋卫平就已经在思考战略转型,绿城经营策略越来越趋向稳健,企业逐步向轻资产模式转型。2014年,绿城仍将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有可靠消息也透露,此次股权交易完成后,宋卫平的关注重心也将转移到:绿城房产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他持有绿城房产34.6%,绿城执行董事曹舟南占27%。绿城房产是以代建为主的房地产公司。除了代建业务,养老也会是他今后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可以肯定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宋卫平继续保持绿城的精神领袖地位,他对产品的苛刻追求也会沿袭下来。”一位分析人士如是说。
几次危机,宋卫平完成了他人生历程的大蜕变。他或许会依然执拗完美,但他已经学会了进退和尺度。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的蜕变成就了绿城的未来,也能让宋卫平的创业之路越走越远。期待着一个全新的宋卫平和绿城。
编辑|余列平 投稿邮箱| zjshiju@126.com
- 老宋的绿城不会和我们说再见 宋卫平尚拥有绿城建设和绿城控股
- 融创中国拟收购绿城中国 购股比例不超过30%
- 绿城中国易主?融创中国拟收购绿城中国不超过30%股权
- "融创中国"拟收购"绿城中国"最高30%股权 宋卫平重新出发
- 传融创将收购绿城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