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青山绿水间,白墙黑瓦下,歌舞节庆,扬起了农民欢乐的笑声;仪礼教育,唤醒了农民对道德的向往;乡贤轶事,交织起家园的共同记忆;各式讲堂,扶持起热情的创业梦想……新修改建的礼堂新空间,搭建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台,富裕起来的浙江农民,幸福感油然而生。
这是农村文化礼堂带来的改变。
如今,1337家农村文化礼堂繁星般点缀浙江大地,成为农民新的精神文化家园和纯净的心灵栖息地,赋予农村文化崭新生命力。
为什么建农村文化礼堂
在全省5400万常住人口中,农村人口2088万,几乎占了一半。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29年居全国各省区之首,2013年达16106元。农民的口袋鼓了,精神文化需求也日渐高涨。
省委书记夏宝龙说:“农村基层文化生活是传承民族文化文脉的根基,农民是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主要成员,浙江需要给农村建设一个个新的精神文化地标。”
2011年,临安市率先提出建设农村文化礼堂。“以前村里只有中心广场,现在又新建了村史博物馆、励志廊、天目学堂等,这些都是文化礼堂的一部分。我们的农村文化礼堂分为综合型和特色型两种。综合型的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有礼堂和学堂,还有村史廊、民风廊、励志廊、成就廊和艺术廊;特色型的则不拘于面积大小,只要有学堂和‘五廊’即可。”上田村党支部书记潘曙龙说。
其实,自1999年浙江省委提出建设文化大省以来,基层宣传文化建设已取得了很大进步。为何还要在这个时间节点开展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工作?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说:“在传统的基层文化阵地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的情况下,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为了探寻重构乡村文化价值秩序、维护乡村社会幸福和谐之路。”
涌现千家文化礼堂
2013年1月28日,省长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把在全省建设1000个农村文化礼堂列入2013年省政府十件实事。
时隔两个月,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现场会在临安市召开。自此,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程自下而上、有条不紊地展开。
在富阳市蒋家村,到祠堂给孩子讲完祖辈的故事,再前往文化活动中心去看场村民自编自演的吹拉弹唱,已成为87岁的村民蒋汉财的日常生活方式。
在主打古旧家具文化的慈溪市天元村,近200平方米的天井两侧长廊直通中央古戏台,廊墙上张贴着村史村情、尚德励志、民风民俗等资料。
在永嘉乱弹的发源地应界坑村,传承人麻世才领着一批批客人参观文化礼堂、了解永嘉乱弹的发展史。
在江山市大陈村,村支书汪衍君带领村民唱响《妈妈的那碗大陈面》,将村歌文化唱到了省人民大会堂。
瑞安县林垟社区3个村整合古镇文化资源,在林垟农民书画楼定期举办礼堂书画展、礼堂孝文化活动,成为联村连片创建文化礼堂的典范。
在嵊州市,“百年越剧诞生地、千年唐诗剡溪路、万年文化小黄山”文化脉络尤其清晰,提炼乡土文化、传统文化,古为今用,新旧互补,更为农民贴身打造“五进礼堂”的全新方式。
遂昌县石练镇采取“1+1+1+X”的模式,建设1个礼堂,1个综合讲堂,1个宣传慈孝场所。
义乌市建立和完善了以星级动态管理为核心内容的农村文化礼堂建管用机制。
一年时间,1000多家承载各地特色文化的农村文化礼堂落地,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要我建”到“我要建”
“宁愿自己出钱,也要修起文化礼堂!”文化礼堂建设受到各级党政干部的重视,各地利用自身的优势筹措资金、建章立制,保证建设可持续发展;多彩的文化礼堂,更让不少农民打心眼里感到自豪,很快就从“要我建”变成“我要建”,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台州市路桥区新桥镇金大田村的村民得知村里要建文化礼堂,都自发行动起来。村中老人翻出族谱,找到“敬宗、睦族、戒颂、纳赋、安业”十字族训,贴进村文化长廊;还有人凭记忆从河里挖出被埋多年的古石桥,拼成石凳搬到“耕读堂”外,供村民休息追忆。
富阳老党员叶永棠不仅自掏腰包,捐出251万元资金建造文化礼堂,施工期间还天天赶到现场督工,像建自家的房子一样热心。
省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教授认为,作为一种自主、自觉的存在,人们从未放弃建构“共同体”的努力,在乡村这一日益扩张的场域里,建构共同体的实践意向更是明显。
浙江人已经深深体会到,农村文化礼堂正是实现精神富有、打造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是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基石,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保障,是提升农村文化建设水平的重要举措。
前不久,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现场会在台州市路桥区召开,提出扩面提质的目标。今年,省委、省政府继续将该项工作列入十件民生实事,并确定了新建1000家农村文化礼堂的目标任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