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下乡养儿》作者冯丽丽】
在种菜养狗放羊做饭洗衣中学会担当
每个孩子都有创造生活的力量
《下乡养儿》,一本彻头彻尾的亲子书,却是我们从来没见过的那种。
一对有着社交障碍的夫妇、一个不能融入社会的女儿,从一所学校“逃”到另一所学校,从城市“逃”到了农村。
“女儿天天连续换了几个小学都无法适应,结果辍学在家一年,最后变得连睡觉都害怕。”冯丽丽说。
冯丽丽,是天天的母亲,也是《下乡养儿》的作者。
2009年3月9日,一个家、三个人,毅然爬上一辆电动三轮车,“嘟嘟嘟”得从北京东大桥的住所奔赴通州宋庄镇的吴各庄村,开始了“下乡养儿”的旅程。
“普通儿童该做的事情,比如学习读书,比如有明确目的的游戏,一样都没有。天天做的,是买菜、做饭、洗衣、放羊这些我们成年人都不情愿为之的事情。”冯丽丽的文字,像摄像机一样,忠实记录着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及孩子的细微变化。
一家三口的绝望生活
2009年初的这个冬天,冯丽丽见到中午太阳的次数屈指可数。
她和丈夫戎小捷,为了让女儿天天睡个没有噩梦的安稳觉,全家过上了晨昏颠倒的日子。
最开始的时候,天天只是惧怕上学。从不愿去上学、每天放学回来后就哭,发展到一靠近学校大门就脸色苍白,身体僵硬。
“因为紧张和恐惧,我们为她换了五个幼儿园,小学也只上了不到一个月,就不得不退学。”冯丽丽说。
但是,退学并不是结束。
“天天的状态越来越差,越来越脆弱,最后因为怕噩梦都不敢睡觉”。从害怕上学到害怕睡觉,冯丽丽和戎小捷,为了照顾这个异常敏感脆弱的女儿,干脆辞了职,找了个给出版社和杂志社做业余校对的散活。
夫妻俩对女儿全天候的照顾,并没有让情况好转。天天整天待在家里,不是看动画片,就是让爸爸妈妈陪她玩过家家、捉迷藏、搭积木。因为女儿害怕睡觉,夫妻俩常常陪她玩到夜里两三点钟,等她顺利入睡后才去睡觉。
“晚上玩,白天睡”的日子苦不堪言。时隔5年,冯丽丽依然记得当时的艰辛,“天天退学后的一年半里,我们全家都很累,很不快乐”。
好友乔艳坤的一通电话,给这个家带来了转机。乔艳坤是夫妻俩的好友,是做教育工作的老师。“乔老师建议我们到乡下去,我们立刻同意了”。
夫妻俩之所以这么快下决定,一方面,是出于对有着丰富教育经验的乔老师的信任,另一方面,也是想抓住任何一个可能改变当前绝望生活的机会。
和乔老师通完电话的那天晚上,冯、戎夫妻俩还是像往常一样忍着疲惫,努力陪女儿玩过家家、捉迷藏,但心情却迥然不同了。
在吴各庄村的“放手”
2009年3月10日,冯丽丽、戎小捷、天天一家三口,开启了在北京通州区宋庄镇吴各庄村的乡村生活。
“乡下的条件没有城里好,刚到那儿的时候,晚上会冻醒。厕所很臭,夏天蚊子又多。但是这些,都被我们在乡下的丰富生活给抵消了。我们种菜,养鸡、鸭、狗、兔,甚至还要放羊。邻居家也有好几个小伙伴跟天天玩。日子非常快乐。”冯丽丽回忆。
最让人开心的还是天天的转变。
“在乔老师的教导下,天天学会了做饭,还是用大柴锅。那些鸡鸭兔狗羊也归她喂养。后来还学会了洗衣服。”冯丽丽说,“因为在树林里放羊时看羊吃草,天天对那些野花发生兴趣,我们给她买了认识野花的书。”
从看野花书开始,天天主动要求看书。“不认识的字问我们,一本接一本地开始看起来。到乡下不到一个月,天天可以独立为我们做午饭。”
不到两个月,在爸爸妈妈因为工作进城时,她能一个人在家里照顾好自己和所有的动物。当父母夜里很晚才回家时,她一个人待在家里,也不害怕。跟邻居的伙伴发生矛盾后,她调整自己的行为,后来又和他成了好朋友。
在下乡之前,冯戎夫妻俩几乎寸步不离地照顾女儿,但天天的情况反而每况愈下。下乡后,在乔老师的严厉规劝下,两夫妻试着放手,让天天干自己能干的活,对她的撒娇、偷懒、逃避干活一概不理,努力让她学会承担起责任。
“放手”奏效了。2009年秋天,天天主动要求写字和算术。2010年春天,她开始上私立学校。2013年天天转到城里一个正式的学校。她把休学期间的功课追上了一多半,还被推选为班长。今年秋,天天将上初中。
下乡养儿仍在继续
如今,冯丽丽一家的乡村生活已经告一段落。但是“下乡养儿”仍以另一种影响更大的方式在继续。
“这段经历让我们看到了孩子的力量,让我们知道,弱孩子不是真的弱孩子,只是她的力量还没被发现而已。父母的责任可能更多的不是照顾好孩子,而是发现孩子的力量,让她能用自己的力量创造自己的生活。”这是冯丽丽下乡养儿后,最大的感悟。
书中的乔老师,当年曾有一个得意门生为了一件小事精神分裂,乔老师毅然考了教育研究生,想弄清楚这个问题,可上完研究生,她还是搞不懂这个问题,就去当了幼儿园老师。她要从孩子最小的时候开始观察。
“最后,我明白了,这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是不健康的,把智力,也就是学习知识,放在了首位,而忽视了身体、意志、情感这些最重要的东西,其实这些才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智力就是建在沙丘上的大厦,很脆弱的。所以后来我在幼儿园,就开始帮助一个一个脆弱烦恼的孩子,让他们都变得快乐强壮。”乔老师这样说。
“长此以往,当我们看到真正的儿童生活时,都以为那是儿童最不该过的生活。”曾连载《下乡养儿》的《读库》主编张立宪,佩服冯丽丽的勇气。
对比下乡养儿和城市养儿,冯丽丽觉得各有利弊,“乡下有大自然,有动物,有邻居,但是生活比较单调,并且有好多我们不太接受的思想。城里有书,有博物馆,有比萨饼,但是孩子可能对四季,对自然缺乏感受。”
因此,她建议将二者结合在一起,“乡下自然环境好,但城里的教育,还是更好一点,如果条件具备,尽量利用两个地方的优点。”
不过,“孩子小的时候尽量让他多在乡村待点时间。比如五岁以前,玩土,放羊,摘野菜,带只小狗在田野里跑,会给孩子很美好的感受。”
天天,就带着这种美好的感受回到了城市。但这并不是故事的结局。
“这个故事并没有万事大吉的结局,只要他们还活着,生活就还在继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一个又一个的麻烦等待他们去解决,他们在面对,在改变。”张立宪说。
天天的小世界——节选自《下乡养儿》
中午乔老师和天天做饭时,天天又因为什么事拒绝帮忙,乔老师说:“天天,你不帮我的话,我一个人做饭会很慢,吃饭会很晚,那样爸爸妈妈会很饿的。”
天天说:“饿就饿呗。”
乔老师说:“我是你们的朋友,还来帮你爸爸妈妈做饭,你是他们的孩子,是不是应该帮我一块做啊?”
天天说:“他们可以工作完了自己做啊。”
乔老师说:“你想想,爸爸妈妈工作完就很晚了,还得做饭不会太累吗?”
天天说:“那我每天帮你做饭还累呢。”
乔老师说:“你只是帮忙做饭,而且爸爸妈妈为你做了七年饭,你只为他们做了几天饭,谁更辛苦呢?”
“你为什么老批评我?我干了那么多活你还批评我。”天天哭着跑出院子。乔老师继续做饭,也没跟着出去。
戎在屋里立刻停止写作,坐直了往窗外看,我向他挤眼睛摆手,他犹豫了一会儿,又开始写作。
过了一会儿,天天回了院子,不哭了。乔老师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热情地问她:“天天,你想洗菜还是打鸡蛋?”
天天说:“打鸡蛋。”
于是两个人又一起进进出出地忙了。
下午我们去河边散步,天天说:“带上大黑和小黑吧,让它俩认识认识世界。”
戎关上大门,两只狗跟我们走了几步,我们从东东门口拐了弯,它们就不走了,小黑跟着大黑往回跑。
天天说:“我抱小黑,你们两个轮流抱大黑。”
路上天天一边走一边跟两只狗讲:“这是坟,这是树,天上那个白色的是云,发亮的那个是太阳。”
第二次把它们放下来,大黑犹豫了一会儿,慢慢跟着我们走了。小黑跟在大黑后面跑。
天天说:“大黑越来越胆大了。”
到了河边,天天叫着:“大黑,小黑,来啊!”她跑来跑去,大黑也跟在她后面跑,小黑跟在大黑后面跑。
天天说:“大黑好多了。以后我们要经常带它们出来看世界。”
- 杭州江干推“新教育共同体” 让百姓孩子就近上好学
- 嘉兴指挥部“四个突出”确保教育实践活动第一阶段取得实效
- 边防总队机关开展廉政法纪教育活动
- 一个母亲的困惑:下班回家累得半死 顽皮的孩子怎么教
- 杭州下城区:班上小孩做小动作 老师不能飞粉笔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