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嘉兴 正文
猪棚改成了西红花育苗室 嘉兴增浜黑臭河治理显成效
2014年06月04日 04:49:08

   浙江在线06月04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 黄娜)夕阳染红了半边天,微风穿过竹林,几只鸭子在河里嬉戏,小鱼在河面打着圈圈。江南水乡的初夏,难道不应该是这样的吗?

  3个月前,这里可不是这般模样,这条名叫增浜的小河位于嘉兴南湖区大桥镇由桥村,一度是当地有名的黑臭河之一。

  “已经比之前好多了,但要让它重新和小时候的河一样,哪有这么容易!都破坏了几十年了。”57岁的由桥村村民徐善林感叹。

  增浜污染的祸首是畜禽排泄物污染,由桥村有30多年的养猪史,家家户户都养猪,多的存栏数达上千头,养猪密度远远超过了土地承载力。要改变又脏又臭、蝇蚊乱飞的恶劣环境,必须减少养猪量。

  为了子孙后代的生活环境,很多村民自愿和村里签订了拆猪棚协议,可也有村民因为生计不太乐意,“养了大半辈子猪了,不养猪,我们能干嘛?”

  环境之变

  河道越来越干净,看着就开心

  徐善林的家就在增浜沿岸,“去年夏天我连窗户都不敢开,河里臭气熏天,苍蝇蚊子声音响得像打仗。”老徐一点也不避讳河水污染的原因,“我们村基本没厂,都是养猪污染和生活污水。”

  粗放的养猪方式让村民们付出了代价——生活环境太恶劣了。“这几年,河里的水质差到碰到手脚就会起红泡,毒气重,连鸭子都不敢下水。”老徐哀叹。

  如今,经过3个月整治的增浜已经大变样,河两岸的猪棚去年已全部拆除,岸上种的香樟树已经开枝散叶,恶心的白色垃圾也都不见了。

  村里还在河里养了狐尾草,投放了鲢鱼、草鱼、鲫鱼等鱼苗,这个栽植狐尾草的立体生态治理模式,是为了创造条件让河道恢复生态链。

  “政府下了血本了,我们都在还旧账啊。”老徐家在禁养区,去年拆除了400多平方米的猪棚。“没办法,就当为了子孙后代吧。”

  下一代基本都去厂里打工了,老徐这代人养了大半辈子猪,“不养猪,不知道自己能干啥?”如今,他找了个打木桩的活,150元一天工钱,抡了一天铁锤,胳膊就酸得不行,“打工钱难挣,我之前家里有十多头母猪,行情好一年挣十几万元,可现在厂里打工每个月工资才2000多元。”

  老徐说,看到河道越来越干净,生活在这里的村民肯定开心,但失去养猪这个经济来源,五六十岁的自己还能干啥呢?

  生计之变

  拆了猪棚,影响的是整个产业链,村民生计成了问题

  操心这事的不仅老徐一个人,由桥村村委办公室里,三个老书记和一个新书记围坐在一起,愁眉紧锁,聊的也是这个话题。

  顾海忠,原桂花村书记;卢有根,原钱家浜村书记;沈海华,原由桥村书记。三人都50多岁了,也都养了大半辈子猪。“村民也知道养猪污染环境,但乡下人靠的就是种地和养殖,光靠嘴巴喊转产转业是没用的,要有实际的项目。”老书记沈海华说,年轻人可以打工,但五六十岁的人就很难找工作,又没有养老金,以后的生活就成了问题。

  “拆了猪棚,影响的是整个产业链,不光养猪的,还有贩猪的、抓猪的、杀猪的、卖饲料的、卖药的,都失去了工作。”由桥村现任村书记魏良说,村民的生计问题是隐藏在背后的大问题。

  去年,由桥村拆了禁养区近9万平方米的猪棚;今年,任务更重,还有16万平方米的猪棚拆除任务。

  “镇村干部最近都在动员拆猪棚,有的养殖户做工作要走十几二十趟,有时候晚上九十点钟还在跑,一天下来口干舌燥。”魏良说,去年有的养殖户连门都不让进,今年看到河道的水好多了,工作也好做了些。

  不过,今年5月,猪肉价格又上来了,行情一好,大家就有了观望情绪,又开始拖着不拆。

  “猪棚留着就是隐患,要从源头上治水,必须拆除。”大桥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陈军面对“三改一拆”的考核任务,很焦虑,“截至6月底的任务,现在只完成了30%。”

  由桥村拆猪棚的任务占大桥镇总任务的40%,陈军隔天就得来开会。

  “现在是白热化阶段,大家要打起精神,掌握每户人家的情况去做工作,5+2,白+黑,打好这场攻坚战。”除了做好眼前的拆猪棚工作外,陈军另外操心的一件事就是村民们以后的生计。

  出路之变

  猪棚改成了西红花育苗室,一年就收回成本

  “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要为子孙后代想想。”这道理大家都懂,但如何转产转业是实实在在需要每个人面临的问题。为此,市区镇三级政府都动了不少脑筋,比如开展农业培训项目,企业招工政府奖励等,为村民转产转业创造机会。

  黎金根去年把家里250平方米的猪棚改建成了育苗室,种植西红花(也叫藏红花),第一年就已经基本收回了成本。

  “我早就想转行了,养猪夏天苍蝇蚊子吓死人,猪粪臭熏得窗都开不了,价格行情也不稳定。”2012年,黎金根在朋友处听说了西红花,“西红花浑身都是宝,花丝是名贵的中药材,花瓣加工后可卖给足浴店泡脚,需求量很大,技术要求也不高。”

  去年6月,他投入30万买了1万斤西红花种球,11月初,种球陆陆续续开花了。西红花的花期只有十天左右,黎金根雇了十几名村民摘花,花摘下后,取出三根红色花丝,烘干便可入药。

  10亩西红花,一亩成品花丝1.5斤,收购价每斤1.25万元,老黎光花丝就收回了18.75万元投资。

  采完花后,再把种球种回地里,种球还会再生长。今年5月初,黎金根把种球从地里收起来,之前投放的1万斤种球变成了1.5万斤,自己留了2000斤,其他3000斤以30元一斤的价格售出,又获利9万元。仅用一年时间,黎金根成功回本,而且技术要求不高,完全可以掌握。

  “村里有几户也很感兴趣,我带他们去考察,还开了免费培训课传授技术。”黎金根还成立了益民西红花专业合作社,“我们当初取名字叫‘益民’,就是为了让大家一起受益,我期待着有一天,村里没有猪粪臭,只有红花香。”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 黄娜 编辑: 吴振宇
大黄鸭游进西溪

大黄鸭游进西溪

每日关注
  • 杭州双限后车流量下降近17% 全省将试点守时公交
  • 端午西湖游客达42万人次 杭州社会治安秩序良好
  • 油门卡死车辆失控 女司机地下车库里遭遇惊魂一幕
  • 四成儿童偷吃过药 95%药品不具备儿童保护功能
  • 嫌办再生育证麻烦 义乌婆媳办假证双双被抓
相关阅读
  • 18位省市领导作客本网详解治水举措 数百万网友关注点赞
  • 截污会战倒逼转型 舟山台州市长作客本网解读治水理念
  • 微生物有蜗居河中央建绿洲 杭州北大河变身示范河道
  • 王辉忠强调:压实河长责任形成治水合力
  • 助力“五水共治”,普及救护技能 省级首场心肺复苏知识讲座成功举办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浙江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