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23日讯 海宁盐官众多景点中,有一处颇为特殊。这栋名为“景疏园”的老宅,原主人是有清代顺治朝“第一谏臣”之称的杨雍建。如今,这座宅子成了“海宁廉政主题文化园”。
62岁的许伟平是第三次来景疏园,每次来,他都会在老祖宗许汝霖的展区多待一会儿。
许汝霖,也是清代康熙朝的著名谏官,官至礼部尚书兼理吏部。他为官清正廉洁,政绩彰显,深得康熙皇帝赞赏,曾亲书“清慎勤”三字匾额以赐。
告老还乡回海宁的路上,许汝霖完成了著名的家训《德星堂家订》,该家训与《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中国著名家训一起,被选入《中华家训》。其事迹和家训,也是廉政文化园的重要展示内容。
祖宗家训是最珍贵的传家宝
和当今提倡节俭异曲同工
许伟平是许汝霖的第11代长孙,在邮电系统工作,已退休。
“许汝霖为官清廉勤政,告老还乡后,还出资修桥铺路,开设书院,分粮油给孤寡,深得民心,百姓还集资给他建了‘许公祠’。”许伟平说,许汝霖是个非常朴素的人,还乡时两袖清风,“唯图书数车”。
“他进京赶考时,随身带了个铺盖,后来告老还乡,仍旧把当年的铺盖背了回来。”这个故事,长辈给许伟平说了很多遍,他自己在连环画上也见过。
“《德星堂家订》是我们的传家宝,许家几代人都很珍惜。”许伟平拿出装订得很好的家训,视若珍宝。
《德星堂家订》从宴会、着装、嫁娶、凶丧、安葬、祭祀等生活方方面面,为后代立下规矩。
“如宴当事,贺新婚,偶然之举,品仍十二。除此之外,俱遵五簋,继以八碟。鱼、肉、鸡、鸭,随地而产者,方列于筵。燕窝、鱼翅之类,概从禁绝。”许汝霖立的很多规矩,凡事一切从简,和当今社会提倡的节俭养德、中央“八项规定”等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吃穿用度上,许伟平谨遵祖训,家里很少去饭店吃饭,平日里也都是三菜一汤,一点不浪费。
他一根皮带用了23年,一双皮鞋穿了10多年,手表也戴了20多年。
“我爸爸年纪大了,接他来家里侍奉,夏天怕他热,这才装了空调,我们家以前都用电扇的。”许伟平说,他们家一年电费只要500多元,一年水费才170多元。
儿子大婚只宴请11桌宾客
省出3000元捐给慈善机构
去年9月,许伟平唯一的儿子大婚。许伟平身体力行,只宴请了11桌宾客。这在海宁,算是非常少了。
“家训里说,婚宴一切从简,不要讲排场。”许伟平说,儿子的婚礼办得俭朴又不失庄重,也是家风的传承。
在婚礼致辞上,除了祝福新人、感谢亲家和亲朋外,许伟平还讲述了许家的历史,称他们是忠义之脉、廉臣之后,并举例了许家祖上的名人,“我们祖先能够得到这样的历史评价,在海宁是绝无仅有,是我们许氏一族的光荣和骄傲。许家后人要牢记和实践祖训,做有爱心、责任心、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除了节俭办婚事外,一家人还把婚宴节省下来的3000元钱,捐给了慈善机构,作为许家新人谨遵家训的一片心意。
子女教育要言传身教
已立好遗嘱要求海葬
许伟平有四兄妹,在家庭教育上,都接受了严格地培养。除了学费、必要的生活费外,许伟平四姐妹从小就没零花钱。
“我小时候在书店看到《铁道游击队》的连环画,非常喜欢,但没钱买,又不能和父母伸手,就靠捡瓶子、积牙膏壳卖,攒了点钱就去买一本,整个连环画凑齐用了整整一年时间。”许伟平说。
在儿子的教育上,许伟平和父母一样,也是十分严格。
“上小学第一天,带他去了学校,之后就让他自己一个人走着去。”许伟平说,当然,怕儿子出意外,他曾好几次偷偷跟在儿子后面,见没出什么意外,这才放心。儿子也非常争气,年年优等生,现在在一家跨国公司工作。
“他在上海读书期间,我一个月只给他500元生活费,一般的同学可能都要1000元。儿子当家教挣钱,还用奖学金买了手机和电脑,毕业时,还有近3000元的积蓄。”许伟平说起优秀的儿子,一脸骄傲。
“在子女教育上,我推崇言传身教,要求子女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好。”许伟平说。
退休后的许伟平加入了义工组织,快乐地做善事,回报社会。
虽然才62岁,但他已经立好了遗嘱,“我和老婆以后都要海葬,环保。我们奉行厚养薄葬,人在的时候,要孝敬,人走了,简单就好,这也是家训里十分强调的。”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