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25日讯 李克强总理在谈到改革时曾说过,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浙江这次率先在全国晒出省级权力的“家底”,率先对自身权力来了一次彻底的大瘦身,就是一个触动利益、一个政府自我革命的过程。
到底是什么办法,使得几十个省级政府部门舍得对自己下刀子,舍得“割肉”呢?接下来,省政府还将根据这张权力清单做哪些工作呢?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昨天专访了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
硬指标要求至少“砍掉一半”
哪些权力下放要听基层的
毫无疑问,任何改革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阻力,权力清单作为政府部门自我革命,有阻力更是必然的。这位负责人提到,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浙江采取了三个“倒逼”的办法促使政府部门割自己的肉。
第一个是最简单直接的“倒逼”,就是由省里下达硬指标,在首轮清理出来的1.23万项权力事项的基础上,砍掉至少一半。
第二个“倒逼”,该负责人描述为“需求倒逼”。也就是说,哪些权力要下放到基层去,哪些权力要取消,这些不由省级部门自己说了算,而是要听基层的说法。
“这是为了防止省级部门放虚不放实,把一些不痛不痒的权力放下去了。”他强调,“还要防止放责不放权,权力没往下放,责任倒是放下去了,这些本来就该由上级部门承担的管理、监督等责任,不能以简政放权的名义丢下去。”
他告诉记者,在权力清单工作推进过程中,每个部门的权力清单都征求了11个设区市和20多个县(市、区)的意见,共征求到来自基层的意见3000多条。“市县要求下放的,我们尽量下放;市县认为不宜下放的,我们不轻易下放,努力做到放下去的权力是下面真正需要的,同时也是有能力承接的。”
专家和老领导组成的“智库”
提供了第三方的独立意见
第三个“倒逼”,也叫“第三方倒逼”。简单点说,就是请一批专家和老领导组成“智库”,从第三方的角度审视省级部门权力清单,看看清单中打算取消的、下放的、转移的权力事项是否合理、合法,并提供相对独立的、不受利益相关方干扰的真知灼见。
该负责人透露,专家咨询团队主要来自浙江大学等,都是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和代表性的资深专家。这些专家来自经济、法律、行政管理等专业领域,并根据不同的研究领域分成相对应的7个专家小组开展咨询服务。
“在权力清单的审核期间,专家咨询团队提出了涉及简政放权的意见建议5000多条。”他说,“我们还聘请了部分老领导,他们曾担任过地方政府主要领导或省级部门厅局一把手等职,熟悉政府工作,经验也相对丰富。”
除此之外,在权力清单出炉前,省编委办和浙大方面还联合组织举办了有关重点难点问题的公共政策研究沙龙8次,为推进改革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持。
伴随权力瘦身的
将会是机构和人员的精简
行政权力少了,政府以前要做的部分工作现在也许被取消或被下放到基层了,那政府机构和工作人员的编制是不是也会相应精简呢?
该负责人并没有回避这个问题。他直言,权力清单制度既是政府自身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厘清权力边界、公布权力清单,为政府下一步机构改革、职能优化、精简机构编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他举了两个例子。“比如,这次清理中省级部门共发现120多项交叉职责,下一步将逐一研究,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再比如,部门行政权力事项理出来后,就能对部门工作作出量化判断,也为机构编制优化配置提供了依据。”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