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02日讯 十年前,为给重病的妻子治病,他欠下许多外债。当时,好心的乡邻主动找上门来,将一笔笔善款送到他手上。十年来,他到处打工,赚了钱,拿着发黄的账本,对照着上面的名字,逐一上门去还救命钱。
他说,虽然妻子不在了,但大家的救命之恩自己一直没有忘。
一本账本记满了乡亲们的心意
这两年,还钱,成了赵长招最重要的一件事。
60岁的赵长招是玉环芦浦镇井头村的村民。
赵长招妻子在世时,身体一直不是很好。为了治病,赵家前前后后花了不少钱,还背了债。2004年,赵长招妻子患上肝硬化。家人的想法是,病能治的话,一定要尽力去治。但是手术费用需要十几万元,这对于已经负债的赵家来说,是一笔天文数字。赵家只有想法子筹钱。
而最让赵长招一家感动的是,除了亲戚朋友慷慨帮助外,还有很多同村的乡亲主动上门送钱,甚至还有很多赵家根本不认识的好心人也来帮忙。
为了记住这一笔笔的救命恩情,不识字的赵长招让自家的侄子帮忙把所有好心人的名字以及金额都详细地记在了本子上,为的就是有朝一日把这份恩情偿还。尽管当时大家都是自愿捐助的,并未想让他偿还。
赵长招的账本里密密麻麻记载了好几页的名字,里面的金额,最少的100元,最多的有2000元,加起来大概3万。
虽然在2004年7月时,赵长招的妻子还是因为病重医治无效去世了。但是,好心人们的救命恩情,赵长招是一直没有忘记。
每个月工资只留下几百元,其余都拿来还钱
还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十年,两个儿子结婚、盖新房等,要花钱的地方一直没少过。
为了生计,赵长招省吃俭用,没日没夜地干,中间换过许多工作,种过田,养过海鲜,做过各种散工。
后来,两个孩子都成了家,赵长招自己的收入也能剩余下来,他就想到了还钱。
前年,赵长招对两个儿子说:“现在家里条件好了,我们得还钱。我现在还能动,这笔钱我来还,要是还不了,就是你们两兄弟的事情了。”
于是,每月厂里工资发下来后,赵长招除了给自己留几百元生活费,其余的都对着账本,一家一户地上门还钱。
因为距离当年时间差不多过了近十年,好多好心人或者搬家,或者常年在外,而大多也没有联系电话,赵长招的报恩过程难度不小。
因为要上班,赵长招上门还钱的时间不多。有时候找到好心人家了,但对方不在家,白跑一趟的情况也不少。但赵长招没放弃,他说,自己一定会想方设法全部找到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
同村的娄会伟告诉记者,两个月前,赵长招拿着一百元说要还给他时,自己根本想不起来什么时候借给他钱过。
“当他拿着那个账本翻给我看时,我才想起来。当年,他妻子生病,我拿出这点钱表示心意,压根没想让他还,没想到,他居然会记着这件事。”娄会伟说,他告诉赵长招,这钱不用还,自己也不会收的。结果,赵长招居然将钱扔在门口,然后就“跑”了。
一家人一起努力,来还完这笔救命钱
赵长招的行为也深深地影响着两个儿子。赵长招的小儿子赵红林说,父亲常常跟他们说,有恩必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兄弟俩也很支持父亲的行为。
在他眼中,老爸是一个老实人,所以,挨家挨户还钱的事,他们一点也不觉得惊讶。
为了帮助父亲早些完成心愿,兄弟俩平时也努力工作,除了改善家里的环境外,还能减轻父亲的负担。
“现在条件好了,我们也希望老爸能稍微对自己好一点,不用那么省,酒喝好一点,鱼也挑新鲜点的吃。”赵红林说,这些救命钱,一家人一起努力,一定会还完的。
- 6年利息已超本金为啥还要还钱 法官:因利率未过"红线"
- 33年前母亲急病"老哥"借他50元 这50元的恩情能记一辈子
- 看病缴费拿出100元找回2万多 但他主动报警将钱如数奉还
- 两年前她欠下近12万医药费 绣出巨幅十字绣希望卖了还钱
- 三门老人重走乞讨路 十年还清救命钱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