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03日讯 核心提示:每到夜幕降临时分,绍兴很多小区都有音乐声响起,一群中老年人纷纷加入广场舞的队伍中。然而就在最近,绍兴因为广场舞颇受舆论关注。一件是好事,绍兴市出台全省首个广场舞管理规定,未来广场舞的活动范围、音量控制都将有所规范,且有关部门还将开展评选优秀广场舞团队活动;另一件事则不那么光彩,在越城区一个小区里,5个大妈在楼房通道上跳广场舞,其中两人遭人泼了机油。
关于广场舞的哪方面纠纷较多?广场舞管理中有哪些难题?未来广场舞是否会更规范?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调查采访。
新闻调查
广场舞半年引发90起报警
主要集中在五六月中高考前夕
“晚上7点左右,就有音乐声从窗外飘进来,一直到晚上8点多才会停,关了窗,还是有音乐声。”家住越城区快阁苑丽日坊的余先生告诉记者,公寓楼就在小区广场附近,前段时间孩子准备期末考,每天晚上写作业、复习的时候,总会受到一些广场舞音乐的影响。
而家住越城区城西塘南夹塘公寓的市民也曾拨打过110报警,反映塘南市场外空地、双保大厦门口两处广场舞音量过大的情况,但前来的民警也只能以劝导为主,隔天两处广场舞还是照常“开张”。
记者从绍兴市公安局110报警中心了解到,今年以来,截至6月28日,他们接到关于广场舞声音太响、扰民、影响休息、影响学习的投诉共90起。其中,今年1~4月,关于广场舞的投诉不到20起,大部分投诉集中在五六月份。
“主要是两类投诉,一类是噪音扰民,另一类是场地争议,一般天气晴好,跳广场舞的地方闹猛,投诉也更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一类投诉比较频繁的时间段,主要还是中高考前夕。
新闻背景
绍兴大妈跳广场舞遭泼机油
广场舞常引发小冲突、小纠纷
上个月底,因跳广场舞,越城区山山苑小区引发了一场纠纷,两位大妈被泼废机油。
当晚7点多,5个大妈们正在放音乐跳舞时,突然蹿出两个黑衣人,手拿塑料桶,兜头倒向大妈们,其中两个大妈“中招”,满头满脸的废机油。还没等大妈们反应过来,两个黑衣人很快就跑了。
据介绍,大妈们在小区通道上跳舞,曾引起一些业主的不满,但大妈们解释,她们跳舞的时间是从晚上6点半至7点半,“而且音响声音开得很小的,以免影响邻居休息。”目前,派出所已经介入调查此事。
记者从一些社区了解到,因广场舞引发小冲突、小纠纷时有发生。
家住绍兴高新区的吴先生向记者讲述,前两年他所在小区也发生过广场舞纠纷,“小区的同一片广场上,两拨人跳舞,一边是广场舞、一边是交谊舞,音乐都很响,而且非要盖过对方的音量,两拨人的‘斗争’从暗地里较劲升级到吵架,最后发生肢体冲突。”
绍兴市出台首个广场舞管理意见
规定时间、地点和音量
为了规范广场舞、让更多人舞得文明,前不久绍兴市出台《关于加强市区广场舞管理的实施意见(试行)》,这是省内首个由政府作出的广场舞管理规定,并将于7月15日起试行。
广场舞究竟谁来管?此次《意见》明确,实行属地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单位)依法管理、社区和公园等场地管理单位配合的三级联动机制,根据“一地一策”原则,属地负责制订区域内广场舞管理实施细则及管理工作。
投诉较多的噪音扰民问题,将得到规范管理。按照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广场舞音量控制的标准分为两类。以居住、文教为主的区域为一类区域,音量应控制在白天55分贝、夜间45分贝;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为二类区域,音量控制在白天60分贝、夜间50分贝。“50分贝相当于人们正常交谈的声音,控制广场舞音量,也能保证附近居民的正常休息。”相关负责人介绍。
另一个投诉较多的场地争议问题,《意见》要求各区政府、市直各开发区管委会采用疏堵结合、法理兼顾原则,在充分考虑和尊重市民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划定广场舞活动的场地与时间,在划定的广场舞场地内设置相关公示牌。
值得一提的是,规范后的广场舞将有更多“出彩”的机会,《意见》也鼓励文明办和文化、体育部门积极开展广场舞比赛、广场舞优秀团队评比等活动;积极开展有益于社会和谐和市民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建立多样化的文化娱乐体育设施设备。
新闻延伸
有人跳舞健身,有人不堪其扰
社区干部做工作左右为难
为何关于广场舞的投诉日益增多?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些年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绍兴市民重视锻炼身体,而广场舞是如今最受欢迎的健身方式,每天晚上,各处社区、广场空地都有队伍在跳舞,人数多的一支队伍甚至有一两百人。
每天晚间,在绍兴中国黄酒博物馆门口,总有一群快乐的中老年人随音乐起舞,最年轻的30多岁,年纪大的80多岁的也有,对她们来说,站在队伍中,就算姿势不标准,当作饭后运动、舒展筋骨也好。
其中61岁的余儿兰被亲切地称为“阿兰老师”,是开开心心舞蹈队的主创人,她从1999年开始跳广场舞,8年前,在黄酒博物馆门口,她认识了现在这些“小伙伴”,并组成了舞蹈队。
“附近住户不多,但跳舞时也比较注意音量控制,只准备了单只音响,稍微轻点,大家听得清就好。”阿兰老师告诉记者,最近自己手受伤,虽然跳不了舞,但出院后也每天去转转,看着大家开心跳着也好。
8年中,只要不下雨,“小伙伴们”就默契地来到老地方,相互学腰鼓舞、扇子舞、雨伞舞、健美操或其他排舞。“五六十岁最多,现在70多岁的队员也多起来了,多的时候一晚上有100多人。”阿兰老师表示,“小伙伴们”都很出色,参加过社区、街道、越城区的比赛,也多次获奖。
而广场舞给人带来的裨益不少,阿兰老师说,她当年有骨质增生,也常常腰酸背痛,这些病痛也随着每天的舞动不翼而飞。
而有的人要跳舞健身、有的人不堪其扰,反映到社区那里,一些社区干部做工作时也常常左右为难。
“其他人散步好散的,为什么我们跳舞跳不来?”有居民反映广场舞音量太大,社区干部前去劝导时,被一个大妈的一句话堵了回来。
“主要目前的广场舞也都是自发组织的,作为社区,最多只能劝劝,没有什么制约力,也拿不出强制停止广场舞的依据。”一位社区干部告诉记者,在中高考前夕,他们也接到街道通知,停止工作范围内的文体活动,但对于晚间自发组织的广场舞也只有口头劝导一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不扰民的大前提下,一些社区、街道还是倡导广场舞等文体活动。“隔几年举办一次广场舞大赛,要求每个社区出1~2支队伍,进行文体队伍展示,表现出色的,还会推荐参加越城区的比赛。”越城区城西一个街道文化线上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社区观点
跳舞的不跳舞的
关键还是“将心比心”
广场舞的矛盾纠纷背后,是老百姓日益强烈的健身、文化休闲的渴望与当下逼仄的公共空间之间的矛盾。城市公共空间作为承载城市生活的舞台,一部分人需要载歌载舞的空间,另一部分人需要安静的环境,双方都有自身诉求的合理性。
而广场舞的参与者大都是中老年人,可能音量小了听不到、舞起来没有感觉,于是便放大音量;而这头要做健美操、那头要练排舞,不同的健身需求又相互交叉引发矛盾。执法部门、社区干部往往劝了这家,那家又不满意,常常无法兼顾所有人的需求。
而绍兴市广场舞新规范的出台,一方面给市民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戴上了“紧箍”,另一方面也是给这些健身、文化活动“正名”。比起硬杠杠的规范,关键还是要每个参与者自觉,将心比心地考虑相互的感受,最终跳舞、不跳舞的人都满意,达到“一举双赢”的效果。
- 解决贷款难,规避互保风险 常山建小微企业金融合作社
- 女朋友被表弟横刀夺爱 男子砸豪车留照片嫁祸表弟
- 你老婆照片跟真人不大像嘛 债主一句话牵出情事纠葛
- 凌晨一点多 义乌义驾山小区跑出浑身是血的女子
- 广场舞又跳出麻烦 绍兴五大妈被泼机油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