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08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李丽 王晓红)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让上虞实现了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
中国大运河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上虞段大运河属浙东运河。西从东关街道担山村入境,东至驿亭镇长坝入余姚,中间沟通曹娥江,包括萧曹运河(浙东运河杭州萧山——绍兴段)和虞余运河(浙东运河上虞——余姚段)两段河道及古纤道一处遗产点,全长26.4公里。
萧曹运河最早兴修于春秋时期,春秋战国越王勾践为发展农业及战备需要,开创了山阴故水道(从绍兴到东关炼塘)。萧曹运河北岸即为古纤道,古纤道又称官塘路、官道,初为土塘,明代开始改为石砌,后多有修缮,现存主体为清代建筑。虞余运河旧名马渚横河,宋嘉泰《会稽志》有记载,是沟通曹娥江和姚江的重要河段。
上虞段大运河在宋代进入黄金时期,它成为浙东地区水路干道,促进了两岸城镇的发展繁荣。元明清时期,这段运河得以继续沿用并保存至今。2013年3月,上虞段大运河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运河申遗工作启动以来,上虞区开展了大运河遗产专题调查,登录运河沿线不可移动文物153处,河道75段;搜集整理大运河相关基础数据资料55件。区政府投入1000万元专项资金,对萧曹运河担山至曹娥江段开展了文物修缮工程,在大运河沿线的遗产区和缓冲区竖立界桩50根,并完成相关河段档案编制工作。
大运河申遗成功后,上虞区将在大运河遗产所涉沿线每个乡镇和街道配备业余文物保护员,专门针对运河的周边环境开展监督检查。大运河沿线各乡镇(街道),将通过改善河道水质、优化环境、提高产业水准等举措,使运河成为城镇建设的重要文化元素。
- 【闻绘报】后申遗时代,大运河申遗成功能带来什么?
- 油污混雨水排入大运河 杭州段130余管道日排9000吨
- 杭州拱宸桥上载歌载舞 庆大运河申遗成功
- 杭州市民重走西湖申遗之路
- 重走西湖“申遗”路 30名市民游客和西湖一起过了个生日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