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会现场
《收获》主编程永新正在点评
浙江在线7月1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王熙旸) 7月7日至9日,2014年首届“全国名刊与杭州青年作家现场点评会”在杭州、富阳两地举行。来自杭州及富阳、萧山、淳安、桐庐的25名青年作家的27篇作品,得到程永新、马小淘、陈东捷、石一枫、朱燕玲、袁敏、王干、林那北等《收获》、《人民文学》、《十月》、《当代》、《花城》、《江南》、《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十家全国一流期刊主编、编辑的详细点评,其中一些作品获得了高度赞扬。
古典底蕴深厚 杭州青年作家“杀出”黑马
“看得出来作者古典文学底子非常厚。”《收获》主编程永新这样评价徐奕琳。
徐奕琳的本职工作是媒体的文化版编辑,工作之外,她喜欢写作。此次看稿会第一篇点评的就是她的短篇小说《山有扶苏》。小说讲述了西湖边的少年水鸟精怪和现实中的俊美少年发生的一段浪漫又动人心魄的故事,作者在楚辞汉赋以至李商隐这一脉文字的绚丽中探讨爱欲的占有、挣扎和消退。哪怕是再熟悉西湖的读者,看了她的小说,也会对作品中烟波浩渺、诡谲神秘的西湖产生连绵的向往。
“你(小说)这章的气场就是王熙凤出场嘛,这个气很好,要一以贯之”,《小说月报》主编马津海的点评幽默风趣,引起了现场作家和编辑们的阵阵笑声。点评的作品正是徐奕琳的另一篇中篇小说《花流水》,依旧是国学底蕴十足:仿佛《红楼梦》的丫头们跑进了当下的时空,一众口齿轻倩流利、性格鲜明的人物在八万多的篇幅中穿插得纹风不乱,作者举重若轻的能力令人惊叹。
《人民文学》编辑部副主任马小淘丝毫不掩饰对“85后”新锐作家陆蓓容的偏爱——“(她的文字)既端庄又接地气,既有雅风野趣又有才气。”陆蓓容是中国美术学院历史上第一个提前毕业的博士生,研究方向是清代的书画收藏。自幼喜欢读古书,初中时随著名词学家夏承焘的亲传弟子研习古诗词写作,她半开玩笑地向编辑们解释:“我的博士专业就是从艺术的角度,专门研究死人和死人的八卦。”她的作品中一句句美丽的意境一个劲地往外蹦,从庄子的蜩螗沸羹到荷花瓣,在典故和辞藻的丛林中飞花摘叶,岁月里点点滴滴的是博士论文写作中每一分凝神和惊喜。晚上的交流时间,陆蓓容周围聚集了众多“粉丝”,她正在讲一个康熙年间一段关于收藏的“八卦故事”,听众们听呆了。只有陆蓓容知道这个收藏故事的来之不易:她多次赴上海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在如山的文库中寻找蛛丝马迹,并对照缩微胶片将材料一条一条抄出来,做了几整本的笔记“你的生活经历较局限于校园,要加强将经验转化成普遍经验的能力。“《十月》主编陈东捷也对她的作品提出了新的要求。
风格多样化 大编辑新作家碰撞思维火花
《收获》执行主编程永新曾推出苏童、余华的重要作品,编辑过《妻妾成群》、《活着》、《顽主》、《务虚笔记》等多部中国当代文坛的重要作品。他认为此次点评的作品风格多样化。“写作是一条寂寞的道路,”他鼓励青年作者多写:“大量的阅读、敏感的体验很重要,此外还是要多写。特别是年轻的,刚开始写东西的人,勤奋很重要。多写会积累经验,他知道处理这个题材时该怎么做,这里需要有一些深思熟虑的考虑:结构,材料,视角,表现手法等等。”说到杭州乃至浙江历史上浓郁的文化氛围,他提出小说创作这些年慢慢形成了一些新“气象”,余华、钟求是、王手、吴玄、东君、鲁引弓等一批作家强势亮相,好的氛围对新锐作家成长非常有帮助。
点评会上,还涌现了一批关注现实、关注热点的文学作品:《棉北里》写出了待拆迁老城区里退休职工们生活的百态;《城市露水》探讨了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中“临时夫妻”的现象;《无声对话》则关注一个“失独”家庭遇到的种种问题,对婚姻本质进行了反思。点评会上,《小说选刊》副主编王干提出,小说要重视虚构性,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当代》编辑石一枫点评提出,小说要勇于探讨命运与人生的种种微妙处,在人心上一击中的,又意味深长。
此次活动由杭州市文联、《西湖》杂志社、富阳市文联、富阳市作协联合举办。筹备了两个月的这次看稿和现场点评活动充分体现了“新锐出发”的精神。《西湖》杂志执行主编吴玄说,杭州之前以类型文学的各路“大神”闻名,此次看稿会卓有成效地发现了文学新人,预计未来的三至五年内,杭州会出现一个纯文学作家群。上世纪80年代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在“寻根文学”中产生影响之后,这可以看做杭州新锐作家的再出发。杭州市文联主席陈一辉说:“这次现场点评会是市文联‘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的一部分。一个作品在一流杂志上发表,对一个作者的一生可能会有很大的影响,对他的事业来说是很好的起点。市文联就是做这样的事情,希望用现场点评会的方式发掘更多本土的新锐作家,给他们比较高的起点和尽可能多的支持。”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