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11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徐峻 吴雅茗 刘刚 戴睿云)当粗放型增长难以为继,谁会成为新财富神话的创造者?当诸多产业面临产能过剩,谁会成为空间无限的新兴大产业?当区域经济步入爬坡换挡期,谁会成为一马当先的新经济引领者?
在杭州高新区(滨江),我们找到了解答的线索和方向——信息经济。这是一种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基础架构的新一代信息产业,在杭州高新区(滨江),又被形象地称之为“智慧经济”。
信息经济够神奇!在杭州高新区,1500亿元的工业总产值中,信息经济比重已达七成。也因此,在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高新区却依然奔跑在经济快车道上。据预测,今年上半年,该区规上工业销售产值增长30%,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0%以上,财政收入增长20%,前5个月规上工业企业自营出口增长30%。
“一个集聚高新技术的类硅谷经济形态已经在高新区崛起,既提升、变革了现有产业,又催生了新经济、新业态,实现了智慧产业化和产业智慧化,为高新区发展打开了一个前所未有宽广的新天地。”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区长詹敏说。
信息经济究竟神奇在哪里?在全省大力发展信息经济的当下,先行一步的杭州高新区又能提供怎样的发展启示?走进高新区,我们寻找答案。
一条千亿级的信息经济产业链
信息经济长什么样?
在杭州高新区(滨江)物联网园区,有一个新建不久的智慧e谷展厅,工作人员先给了我们一个专业的解释:
“概括而言,这是一条从关键控制芯片研发开始,再到通信设备制造、信息软件、物联网系统集成,再到终端电子商务、网络运营服务直至大数据、云计算的各种应用服务。”
这回答听起来依然抽象,好在,在高新区,这条产业链已经从头做到尾。“高新区已经形成完整的信息产业全产业链,这在国内都很少见。”詹敏说。
打开位于e谷展厅的智慧产业地图,这条产业链一目了然展现眼前——200多家重点信息经济企业,如繁星密布,共同形成了一个共生共荣、融合互补的产业集群。根据高新区的统计,由智慧安防、软件生产、电子商务、文化创意四大板块为主构成的信息产业,去年产值已逾930亿元,今年将突破千亿元。
更重要的是行业地位。不妨做个简单列举:
在智慧金融,高新区的恒生电子已是我国金融软件的龙头企业,成为信息软件业的引领者;
智慧互联有阿里巴巴,稳坐电商头把交椅,交易额是沃尔玛全年销售额的2倍,是亚马逊年交易额的3倍。而网盛生意宝、网易同样是行业翘楚;
智慧网络有华三通信,在国内企业WLAN产品市场、企业网络市场、交换机市场份额均排名第一,在全球企业路由器市场份额第二。
智慧安防国内前三强均坐落于此。海康威视、大华技术、宇视科技分列中国视频监控设备市场份额第一、第二和第三位,产品已覆盖视频监控设备的全产业链。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高新区还培育出了一批以国芯、矽力杰为代表的关键控制芯片设计、研发企业。“这标志着我们开始接近信息产业的最上游,正在解决‘缺芯少魂’这一最大产业软肋。”杭州高新区(滨江)发改局局长孙刚锋说。
新经济有大能量。在信息经济唱主角的新经济形态下,近年来高新区始终跑在经济增长的快车道上,今年以来仍然如此。而与传统制造业企业相比,高新区信息经济企业的成长速度更令人印象深刻。海康威视副总裁郑一波介绍说,去年公司产值达107亿元,今年一季度增长超过52%。而去年,华三通信营业收入108亿元,税收达19.4亿元,是全省数一数二的“亩产英雄”。今年前4个月,销售依然是两位数增长。
一批蓄势待发的“弯道超车”者
信息经济的最大魅力是什么?在许多人眼中,就是“弯道超车”:今天还在默默创新的无名小卒,也许从明天起就是新格局的大佬。
在杭州高新区(滨江),已经或准备上演的“弯道超车”故事,同样让我们振奋不已。
每天,杭州安恒风暴中心监测屏上,上千个监测对象在全国地图上闪烁,这是中心实时扫描监测网站提示的各种风险安全漏洞报警,扫描网站和安全漏洞数据实时显示。作为风暴中心的设计运营方,杭州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就像一座信息安全的医院,为客户发生的各种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开“处方”,远程或上门“治病”,量身定制信息安全“健康管理方案”。
“这些年我们就是在等待一个时刻——弯道超车。”杭州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徐炜承豪气地说。为此,这些年,安恒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30%,所有技术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目前拥有29项重要专利。近两三年,安恒销量每年都翻番增长,去年销售额达1亿多元,今年销售额有望突破2亿元。目前,安恒是全国仅6家入围的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库技术支撑一级单位之一。
同样,由美国海归创办的矽力杰,专做高功率密度、高效率电源芯片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去年12月在台湾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是第一家中国大陆企业为主体、到台湾上市的半导体企业。其开发的半导体芯片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目前,产品已占全球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二以上。
“小而美”企业时刻准备“弯道超车”,这让已经遥遥领先的高新区“大块头”们,也时刻保持一颗创新为核的“初心”。
华为杭州研究所就是其中之一。现在,这个占地300多亩如园林般的“最强大脑”集聚地,已经成为整个华为的服务器研发中心,集聚3300多名高技术人才,每年都吸纳五六百名新员工,未来计划容纳1万人。仅去年,华为杭州研究所就申报了上百个研发专利,还承担了国家863重大项目——高端容错计算机等项目,在信息产业的金字塔尖与世界级对手竞争。在网购“双十一”盛宴中,在幕后确保海量交易稳定进行的,正是这座研究院的技术人员。
还有华三通信。截至今年5月底,华三通信的专利申请总量达到4972项,相当于在成立不到11年里的每个工作日,都有1到2项专利诞生;过去十年,华三通信累计研发投入超过90亿元。“现在我们又开始进军服务器、存储的研发,搭建包括云、网、端在内的信息技术平台,计划5年再造一个华三通信。”华三通信品牌部部长万宁娜说。
统计显示,近年来高新区研发经费占GDP比重高达14%,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等十余个国家级基地落户于此,中控等10家企业技术中心跻身国家级,还引进了诺基亚杭州研发中心、三星电子研究院等一系列全球尖端的企业研发中心。
“在信息经济中,一不留神,就会被超越。如果躺上半年,必定淘汰出局。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发展和带宽大幅提升,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爆发期即将来临,而高新区已经抢占了先机。”天天和信息产业企业打交道的孙刚锋总结道。
一种产城融合的智慧生活愿景
不仅强大,而且美好。在杭州高新区(滨江),信息经济不仅扮演了新经济发展的主动力角色,还正在为这个江滨新城、工业强区带来更加智能便利的美好生活。
“信息产业的特点是人脑密集型,就像苹果公司,在美国加州只专注研发,生产外包给世界各地。”基于这样的认识,高新区对区内信息经济企业放开了工业容积率,放宽到2.8甚至3.0,呼应了企业只留研发和销售、生产外包的发展模式。
于是,与传统工业区和生活区的泾渭分明不同,在高新区,看不到成片的工业厂房,取而代之的是产城融合,是随着新城一起拔地而起的一座座高楼大厦。海康威视、聚光科技、华三通信、中威电子……一幢幢超过20层的大楼拉开了城市框架,也为企业发展及时提供了扩容空间。一个企业就是一座大楼,一年上缴税收可达十几亿元。
这样的产城融合格局,为大批高校毕业生创造了大量高质量的就业岗位。高新区仅软件企业就有1300多家,软件研发从业人员达12.4万人。有上市企业31家,清一色都属于信息经济企业。人才集聚资源总数近16万人。从华三通信、海康威视、中控到安恒等,我们走访的信息经济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人均收入都能达到中等标准。
不仅如此,在高新区这个年轻的都市区,人们还更早享受到信息经济应用带来的美好生活。
在这里,想买东西,用手机随时随地淘宝。打的出门,不用带钱包,只要用手机支付宝;
想知道空气质量、PM2.5指标,到国内在线分析检测全业务解决方案领导者——聚光科技研发的杭州空气质量监测平台一看即知;
想关心孩子或老人独自在家的情况,只要安装海康威视为智慧家居开发的智能摄像头,就能随时随地获取信息;
想看巴西世界杯,不用闹钟叫醒,只要在客厅里放置一个区内企业“古北电子”研发的万能遥控器,用智能手机下载一个APP,就能用手机设置开电视的时间,电视机会在球赛开踢时自动开启……
事实上,这样的智慧生活应用,不仅在高新区成为一种潮生活选择,还随着高新区信息经济企业走出去,便利更多人群。
如果你觉得公交车准时一些了,这里有智慧交通的功劳。浙江中控研发的云平台项目,已实现公交车、出租车、水上巴士、城管停车、公共自行车、长途客运等数据的统一采集、存储、分析、处理、管理,让公交、客运调度管理更加合理,让你的出行更有效率。
还有智慧医疗。只要戴上一个手表式的智能穿戴式设备,你的体温、心跳等生命体征信息就能实时传输到护士站管理平台,这背后是医惠科技为医院打造的有线网、传感网、WiFi无线网三网融合平台。
更神奇的是,今后你还可以用高新区企业“宏华数码”的技术,感受极致个性化制衣的体验。该公司的数码印花技术,可以满足目前服装、家居市场对面料的多样化、小批量的生产需求,环保高效。在该公司针对设计师开发的幕锐网上平台,上千位设计师在这里点击面料、上传花色图样,让订制个性化布料变得如使用傻瓜相机般简单。
未来更加可期。在高新区(滨江)的西大门,一块曾经的老工业区,一个名叫智慧新天地的大平台正抓紧建设,今后,这里不仅将形成智慧产业区、总部区、商业服务区以及智慧社区,还将成为信息技术应用的实验区,区域内的购物、出行都实现智能控制,为杭州甚至全省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模板。
看,信息经济就是这样神奇!
- 陈金彪调研海洋经济 鼓励民资参与发展
- 科学认识经济规律增强发展信心
正确掌握工作方法夯实发展底气 - 微刺激下的浙江经济①为何需要“微刺激”?
- 鼓足干劲狠抓工业 三论“决战三季度、冲刺四季度”
- 进一步聚焦经济工作突出工业狠抓投资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