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27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 徐洁 )这个夏天,杭州下城区双新名师智慧空间站的青年教师,自发组织并成立了一个服务暑期外来务工人员来杭子女的志愿者组织——“小候鸟驿站”。昨天是第一季夏令营的最后一天,老师组织了一场亲子活动,带“小候鸟”和家长体验土布生活。最终,来了8个孩子,陪同的老师则有12位。
特级教师唐西胜是双新名师智慧空间站的创建者,12位老师,来自启正中学、长江实验小学、安吉路实验学校等,是下城区中小学的年轻优秀教师。
按原先计划,这个“小候鸟驿站”,8月中旬还要启动第二季,但眼下很可能要黄掉。“地方腾出了,老师备好了,却没有‘小候鸟’飞过来。”站长蔡静是杭州青蓝小学的老师,说到这里,她有些尴尬和落寞。
等了3天,没有一个人报名
家长有疑虑:要不你们收点钱吧
其实这样的落差,第一季的时候就存在了。
“小候鸟驿站”的第一站定在下城区长庆街道社区文化综合体。7月初,老师们就把活动海报挂在社区各个醒目处。可等了3天,没有一个人报名。
老师们不明白了:全免费的夏令营,有得学,有得玩,还有老师一对一辅导功课,怎么就没人来?
他们只好主动出击。
蔡静先去了水星阁附近的一处建筑工地。那些集装箱改造的工棚里,孩子们有的围着仅有的一台电视机看,有的就在工地上玩石子。
蔡静看着心疼,她分明能感觉到,当她兴致勃勃把“驿站”介绍给家长的时候,他们眼里是放光的。但很快,又被紧跟而来的疑虑遮盖——
“真的不要钱吗?”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们的疑虑更重了。“我们知道的,现在外面上培训班可贵了,都要上千元呢。”家长们七嘴八舌,表达的中心思想就是“天底下哪有免费的午餐”。
然后有家长提议:“要不你们收点钱吧,我们好安心一点。”这让蔡静哭笑不得。
最后,工地的7位“小候鸟”,只有一个报了名。
其他几位老师同样受挫。他们找到环卫工人,找到停车收费员,找到打扫公共厕所的清洁员,有需求的家长很多,但他们反反复复问一个问题:真的不要钱吗?
生活中的那些负能量的故事让人们信任感缺失,当人们在为该不该扶起跌倒的老人感到困惑时,自然也有人在爱心公益活动面前不知所措,甚至有点怀疑。
而对于这些自愿牺牲休息时间,自掏腰包买上课道具、为各项活动筹备经费的老师们来说,面对这样的现实,失落却也无奈。
他们只能千方百计先说服一位家长,再请他带着去找别的工友。
家长有困难:接送孩子要靠溜出来
第二季怎样更好,欢迎出点子
7月16日是开课第一天,只有7个孩子来报到。
很多孩子也是带着疑虑来的。13岁的亮亮和8岁的妹妹丫丫被妈妈送到“驿站”时极不情愿。老师上去搭话,他们就退后一步。“是孩子的性格有问题么?”女老师想。后来她才知道,有些孩子在农村学校读书,有的老师会体罚学生,以致他们对学校和老师是畏惧的。
亮亮妈妈是公共厕所的保洁员,在孩子的意识里,他宁可挤在厕所阁楼上5平方米不到的逼仄空间里,或是偷跑到附近的手机店玩上一整天游戏,也不愿再被老师管着上课。
“我们最早的考量是,外来务工者大多文化程度不高,或许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功课,所以安排了专职教师的一对一辅导。后来发现,孩子考虑的是,好不容易放假了,还被拖回课堂,就不能愉快地玩耍了。”蔡静说。
所以他们努力让孩子们知道,“驿站”不是课堂,是乐园。比如东河从“驿站”门前流过,两岸草木繁盛,景成实验学校的章雅菁老师给孩子们上科学课,就把他们带到运河边,教他们辨识草木。那嫩叶发红、老叶绿色的是红叶石楠;那一挠叶子就会枝干颤抖的是“痒痒树”,学名“紫薇”;区分茶花树和桂花树要看它们的叶子。老师还带孩子们去参观各种博物馆,去大运河坐水上巴士。
可当“小候鸟”们爱上“驿站”,也会因为父母抽不出空接送,去得断断续续。
亮亮妈妈说,她早上6点多就要上班,晚上10点多才下班,“接送孩子是偷偷溜出去的”。
“小候鸟驿站”第二季,老师们联系了文晖街道三星家园社区,就在那里设服务站。但能不能如期开营,他们心里都没底。当一腔热血投进现实,他们也意识到,光有爱还不够——除了多一点点信任,如何让信息传递更直接、更对称,以及活动场地的支持、孩子的接送,都需要更周全的考虑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