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嘉兴 正文
科学“喂养” 节水省肥 平湖推广水稻灌溉施肥新技术
2014年07月31日 06:10:36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李茸 任迎春 周问韬

  浙江在线07月31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李茸 通讯员 任迎春 周问韬) “老马,今天我家田里怎么没打水?”一大早就接到村民的电话,马志华开始耐心地向村民解释。

  伏天已至。作为平湖市独山港镇丰荡村的村主任,马志华每天都要接到好几个这样的电话,请他让村里的灌溉员放水。按照村民的想法,这么热的天,地里水越多越好。

  水稻是平湖市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达到32万亩。但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种植方式,带来的弊端并不少。平湖农业灌溉试验站的技术资料显示,按照传统的灌溉和施肥方法,当季氮肥利用率只有20%到30%,磷肥利用率13%左右,剩下的都跟着水流走了,最后成为农业面源污染。而如果采用节水防污新技术,平均节水量26.9%,还可以增产4.7%。

  今年6月,平湖农业灌溉试验站在丰荡村123亩晚稻田里开展节水防污技术示范推广,根据水稻生长不同阶段的需水量,严格控制田间水位,同时改进施肥方式,以实现节水、提高肥料利用率、增产、保护环境的目标。经过培训后,马志华成为该项目的直接参与者之一。

  早上8时许,马志华来到示范田里。烈日高悬,阳光照在皮肤上火辣辣的。一个多月前机插下的禾苗已经有40厘米高,和旁边农户种的相比,明显高出一大截,也密集很多,水位却低不少。

  “长势比我家的好,”马志华说。他每天来这边看看,确保这片水稻按照试验要求生长。

  示范田中间靠近田埂的地方,插着一根钢卷尺改造成的水位计,整片示范田里共有4根水位计。早上7时,平湖市灌溉试验站的技术人员任伟中就已经来这边看过了。今天田里水位是2厘米,比昨天下降了0.6厘米。“如果明后天下雨,那么就不需要灌水。”任伟中告诉记者,他每天早上上班前先来这边,每天的水位情况都记录得清清楚楚。

  用水的多少,村民看不见,马志华感受却不一般。原来,村民按照每亩田每年40元的标准将水费交给村里,村里请了10位村民做灌溉员,管理全村13个机埠15个水泵,负责全村4500亩水稻的灌溉。每年村里要负担灌溉员的工资和农业灌溉用水的电费。“少用些水,人力和电费下来了,对于我们这个经济薄弱村来说,意义很大。”马志华说。

  除了用水,施肥的变化也很明显。马志华自己种了6亩田,每年施肥4次,3次尿素1次复合肥。而新技术只施3次尿素,每次的施肥量也和传统不一样,与新的灌溉方式结合在一起,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肥料使用量,还降低人工成本。

  比起普通农户来,大户的体会更深。这123亩试验田属于平湖市清风粮油专业合作社,其负责人过中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往年一亩地需要肥料60公斤,今年只需要35公斤,能省下50块钱。少施肥一次,一亩地的人工费降低10块钱。“现在种水稻效益低,土地流转费、农资、人力等成本逐年上升,我一亩地的谷子去年才卖了2200多元钱,利润很薄,能节省60元钱已经很不错了。”过中平说,而且,现在禾苗的长势比去年好,产量也有望增加。一进一出,好处很明显。

  项目目前看上去很成功,但马志华坦言,要改变村民多年来的灌溉、施肥习惯,除了示范效应,推广方法很重要。马志华自己家的地,今年依旧打算按照老办法施肥。

标签: 水稻|灌溉 责任编辑: 胡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